原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译文及注释: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注释:
萧条庭院:荒凉的庭院。
又斜风细雨:又是斜风细雨。
重门须闭:重门必须关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宠爱的柳树和娇艳的花朵,寒食节即将到来。
种种恼人天气:各种让人烦恼的天气。
险韵诗成:写出了险峻的意境。
扶头酒醒:喝酒醒酒。
别是闲滋味:另有一种闲适的滋味。
征鸿过尽:迁徙的大雁已经飞过。
万千心事难寄:心中的万千感慨难以倾诉。
楼上几日春寒:楼上的人已经感受到了几日的春寒。
帘垂四面:四面都垂着帘子。
玉阑干慵倚:懒懒地倚着玉栏杆。
被冷香消新梦觉:冷香消散了新的梦境。
不许愁人不起:不允许悲伤的人不振作。
清露晨流:清晨的露水流淌。
新桐初引:新长出的桐树初次展示。
多少游春意:多少游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日高烟敛:太阳升高了,烟雾散去。
更看今日晴未:再看今天是否晴朗。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李清照的《如梦令》是她在政和六年,也就是公元1116年,三月初四这一天所创作的。当时她的丈夫赵明诚游览距离青州约一百七十里的名刹灵严寺,因而离开了她。这首词是她在深闺寂寞之时,怀念丈夫的作品。
李清照当时已经三十三岁了,是她早期的作品之一。她在词中写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妒忌和怨愤,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思念和深情。这首词以助词“如”为引子,描述了春闺独处的情境,再以“梦”为喻,暗示了她对丈夫的无限眷恋和思念之情。此外,这首词还表现了李清照对生活中的诸多不满和思考,她的心情苦涩、凄迷、哀叹,让读者深感其痛苦与忧伤。
这首词不仅反映了李清照个人的思想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男女别离带来的苦闷和寂寞。它是李清照创作的经典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词歌的珍品。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李清照的《如梦令》是一首怀念丈夫的篇章,在描述寒食节冷落的环境气氛后,以柳、花宠娇修饰,暗示着自己内心深处的嫉妒和怨愤。 醉酒中填词缓解闲愁却难以排解,此时词人已经有了万般怨尤。而“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这句词,则道出了词人思念远行的丈夫却无法传达心意的苦闷心情。
下阕中,“不许愁人不起”这句话,意味着词人已经失去了支撑生活的乐趣,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了。而清晨的“新露涓涓,新发出的桐叶一片湛绿”,则勾起了她的游春之心。
结尾两句则是最为妙趣横生的描写,虽然天空已经放晴,但是词人却担心是否真的晴朗,因为心中所想、所怀,悠悠万缕,难以托付,这种凄迷感在历史上独领风骚。整首词的表现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动听,使人回味无穷。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萧条冷落的庭院,吹来了斜风细雨,一层层的院门紧紧关闭。春天的娇花开即将放,嫩柳也渐渐染绿。寒食节即将临近,又到了令人烦恼的时日(注: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个节气,是纪念重阳节祭祖之后禁火三日和供奠祖先的节日。),推敲险仄的韵律写成诗篇,从沉醉的酒意中清醒,还是闲散无聊的情绪,别有一番闲愁在心头。远飞的大雁尽行飞过,可心中的千言万语却难以托寄。连日来楼上春寒泠冽,帘幕垂得低低。玉栏杆我也懒得凭倚。锦被清冷,香火已消,我从短梦中醒来。这情景,使本来已经愁绪万千的我不能安卧。清晨的新露涓涓,新发出的桐叶一片湛绿,不知增添了多少游春的意绪。太阳已高,晨烟初放,再看看今天是不是又一个放晴的好天气。
萧条(xiāo tiáo):悲凉、冷落。
险仄(xiǎn zè):指词句中平声和仄声的分布情况,常用于形容词句是否顺畅。
寒食节(hán shí jié):清明节前一个节气,是纪念重阳节祭祖之后禁火三日和供奠祖先的节日。
嫩柳(nèn liǔ):指新生的嫩枝,形态柔嫩。
涓涓(juān juān):形容水流细小。
湛绿(zhàn lǜ):色泽浓绿。
晨烟(chén yān):早晨散发的雾气。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北宋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宋朝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代表作品《如梦令》,《点绛唇》,《浣溪沙》,《菩萨蛮》,《醉花阴》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