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译文及注释:
明朝驿使出发了,一夜上了棉絮的征袍。
素手抽针冷,怎么忍心拿起剪刀。
裁缝寄到远方,几天才到临洮。
注释:
明朝:指明朝时期,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驿使:古代官员出差时使用的交通工具,类似于现代的快递。
絮征袍:指用棉絮填充的征袍,征兵时穿的军服。
素手:指裁缝的手没有戴手套或手套颜色较浅。
抽针:指裁缝用针线缝衣服时,把针从布料中抽出来。
那堪:表示难以忍受或难以承受。
剪刀:指裁缝用来剪裁布料的工具。
裁缝:指制作衣服的工匠。
寄远道:指邮寄到远方。
临洮:指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古代交通要道。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子夜吴歌·冬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以女子思念征夫的情感为主线,通过描述她在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为征夫缝制衣服的过程,刻画了她对征夫的思念和矛盾心理。
这首诗歌没有写景,而是通过细致的描写女子抽针、剪裁、缝补衣物的过程,传达出她内心的焦虑和无助。李白运用丰富的语言技巧,生动地描绘了女子手指碰触绸缎的声音和紧张地抽着针线的情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女子身旁,感受到她的情感。尤其是女子内心的情感矛盾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她不仅思念征夫,还因为担心他在远方受寒挨冻而焦急不安。她从自己的冷想到临洮那边的更冷,因此又希望驿使早发、快发。女子的内心情感错综复杂,在诗歌中得到了精准的刻画。
除了情感矛盾,诗歌中的女子形象也具有戏剧性。时间的限制和任务的紧迫感,使得诗歌中的女子显得异常紧张和劳累。诗句“明朝驿使发”渐次推进,给读者展示了女子焦急、着急的情感状态。李白运用“一夜絮征袍”、“敢将十指夸针巧”等生动的语言,突出女子的手艺之精湛和心思之缜密。
此外,“冬歌”与女子因为寒冷而不得不抽针、剪裁、缝补衣物的情景相呼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李白将“冷”的描写巧妙地融入到诗歌中,使其成为情节推进的关键点,从而提高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总体来说,《子夜吴歌·冬歌》是一首充满生命力和戏剧性的佳作,通过对女子的细致描写和对情感矛盾的深刻探索,展现了唐代文学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这首诗歌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传播,而且对后人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篇章。
赏析详情»
鉴赏:
《子夜吴歌·冬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四首《子夜四时歌》中的一首,通过一位女子思念征夫的情事,表现了思念的感情和矛盾心理。
诗歌中的女子在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抽针、剪裁、缝补,急切地完成了征夫的衣裳。这一过程生动具体,描写细腻入微,读者仿佛能够听到她手指碰触绸缎的声音,看到她紧张地抽着针线。与此同时,诗歌中的女子内心的情感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她不仅思念征夫,还因为担心他在远方受寒挨冻而焦急不安。她从自己的冷想到临洮那边的更冷,因此又希望驿使早发、快发。这种情感的错综复杂和矛盾性,在诗歌中得到了精准的刻画。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充满生命力,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时间的限制和任务的紧迫感,使得诗歌中的女子显得异常紧张和劳累。诗句“明朝驿使发”渐次推进,给读者展示了女子焦急、着急的情感状态。李白巧妙地运用语言技巧,让读者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女子的内心情感。
总之,《子夜吴歌·冬歌》是一首兼具艺术和时代价值的佳作,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丰富深厚的情感内涵,深刻表现了当时女子思念征夫的感情和情感矛盾,体现了唐代文学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思想深度。同时,这首诗歌也对后人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篇章。
鉴赏详情»
评析:
《秋歌》和《冬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两首诗歌。这篇文章评析了这两首诗歌的特点和价值。
首先,文章指出,《秋歌》通过以间接的方式塑造了长安女子的群像,而《冬歌》则是通过个体形象来表现社会一般情况,二者的典型性都非常强。其次,两首诗歌的语言明转天然,形象鲜明集中,音调清越明亮,情感委婉深厚,这些特点都得力于民歌的影响。同时,两首诗歌在意境上也有着相似之处,都蕴含着纯真、淳朴、朴实的民间情感和文化内涵。
最后,文章引用《诗薮·内编》卷二的一句话“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以句摘,句不可以字求”,以表达对这两首诗歌的赞美之情。这句话意味着一篇好的诗歌应该有着深刻的内涵,词句要具有紧密的联系,不能随意切割,否则就会失去本来的意义。
总的来说,《秋歌》和《冬歌》是李白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它们的音乐性、意境和情感表达都深受读者的喜爱。同时,它们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
评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 明晨(míng chén):指第二天早上。
- 驿使(yì shǐ):古代专门传递国家或官府信件和急令的人员。
- 思妇(sī fù):思念丈夫的妇女。
- 远征(yuǎn zhēng):远离家乡去执行重要任务。
- 棉衣(mián yī):用棉花制成的服装,具有保暖的功能。
- 纤纤(xiān xiān):细长的样子。
- 素手(sù shǒu):白皙柔软的手。
- 抽针(chōu zhēn):缝针穿过织物时的动作。
- 冰冷(bīng lěng):非常冷。
- 剪刀(jiǎn dāo):用来剪裁织物的工具。
- 妾(qiè):妻子自称为“妾”,表示地位低下。
注释:
这首李白的诗《送友人》描写了思念丈夫远征边疆的女子。她连夜为丈夫赶制棉衣,用纤纤素手抽针,冰冷的剪刀更是难以握紧。完成衣物后,她寄往边关,却不知道几时才能到达临洮。诗中透露出女子深深的思念和对丈夫的牵挂。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李商隐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母亲则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女士。李白曾就读于唐朝的著名学府,并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他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