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及注释: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了,黄莺在飞舞,这是二月的天空,堤岸上的杨柳被春天的烟雾所笼罩。
儿童放学回家很早,忙着趁着东风放飞纸鸢。
注释:
草长莺飞:草木长势蓬勃,黄莺飞舞,形容春天的景象。
拂堤杨柳:杨柳垂柳,拂过堤岸,形成美丽的景色。
醉春烟: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像醉人的烟雾一样。
儿童散学:指儿童放学后散步游玩。
东风:春天的风,有助于放飞纸鸢。
纸鸢:一种用纸制成的风筝,常在春天放飞。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绘了一位诗人晚年的遭遇与选择。在这位诗人的晚年,他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使得他的志向难以实现,只能够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这个偏远的乡村中,岁月静好,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处处洋溢着田园的气息。这样的环境,让这位诗人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这位诗人的心情和感受,被他写进了一首以春天为主题的诗歌中。在这首诗歌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春天来临的欣喜和感动。此时此刻,作者的内心充满了希望和信仰,他相信生命与自然的流转不断,一切都会有一个新的开始。
这篇创作背景所描绘的情境,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的希望,也体现了对于生命本身的尊重和再次认识。它告诉我们,在面对质疑和挑战时,我们要学会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即便困境重重,也要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力量,或许就是重新认识生命的最好方法之一。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春天孩子们在田野上放风筝的场景,充满了生机、活力和快乐。从开篇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诗人笔下的春天呼之欲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也在他的文字里得到了生动的描绘。这样的描写目的在于表达作者对春天生机勃勃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在诗中,“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描写,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揭示出了村庄春天生活的特点。在堤岸边,杨柳依依荡荡,仿佛在春天的烟雾中沉醉。这一句字里行间透露着私人情感,凸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感慨。整首诗的音韵配合考究,给人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愉悦体验,更是使其成为优秀的儿童诗歌,适合在小学教育中传授。
总之,这首《村居》是一幅充满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作者用诗眼笔触呈现出了春季大地的繁荣景象,打造出一幅充满感性、美好的乐春图,展现了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欢喜和憧憬。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农历二月,村庄四周的青草逐渐发芽生长,黄莺在飞来飞去。杨柳长长的绿枝条轻轻地抚摸着堤岸,随风飘摆。水泽和草木之间凝结的水汽,形成烟雾。杨柳似乎也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后急忙跑回家,利用东风放飞他们的风筝上蓝天。
注释:
1. 农历二月指农历的二月份。
2. 青草发芽生长是指春天到来,大自然开始复苏。
3. 黄莺是一种常见的鸟类,通常在春天出现。
4. 杨柳是常见的树木,其特别柔软的枝条随风飘荡,被人们称为“柳絮”。
5. 水泽是水草丰茂的湿地。
6. 风筝是一种常见的玩具,利用风力在空中飞行。在春天适宜放风筝。
译文及注释详情»
高鼎简介: 高鼎是清代后期著名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出生于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的咸丰年间(1851~1861),他的诗作多以写景、写人为主,最著名的作品是《村居》,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村落里放风筝的故事。他的诗作被收录于《拙吾诗稿》一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