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更能何事销芳念,
亦有浓华委逝川。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春草妒婵娟。
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
译文及注释:
月亮缺了,花儿凋谢,不要伤心;花儿终究会开,月亮也会圆满。何必再去想那些美好的事情,也有浓烈的花香随着流逝的河水。一曲艳歌留下婉转的旋律,九原的春草也嫉妒花儿的美丽。王孙啊,不要学那些多情的人,自古多情只会伤害年轻人。
注释:
月缺花残:月亮缺少一部分,花儿也凋谢了。
花须终发月终圆:花儿虽然凋谢,但终会再开;月亮虽然缺少一部分,但也会再圆满。
销芳念:销,消失;芳,花香;念,思念。指花儿凋谢后,人们对它的美好回忆。
浓华委逝川:浓华,指盛开的花朵;委逝,指随着水流逝去。形容花儿凋谢后,像是随着水流逝去了一样。
一曲艳歌留婉转:形容美好的歌曲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九原春草妒婵娟:九原,指古代传说中的九州之一;春草,指春天的草;妒婵娟,指嫉妒美丽的月亮。形容春天的草儿也嫉妒月亮的美丽。
王孙莫学多情客:指不要像古代的多情男子一样,沉迷于爱情而损伤了自己。
自古多情损少年:指古代多情男子因为爱情而损伤了自己的身心。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温庭筠月缺花残》是一首以劝慰为主题的诗歌,作者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歌姬去世的同情和哀悼之情,同时又通过赞美歌姬的婉转歌声和美丽容颜来凸显其伟大的才华和美貌。诗中第一句“月缺花残”表达了人生无常,不可避免的道理,而第二句则是对友人的宽慰,告诉他不必过度伤心。在接下来的几句中,作者表达了自己能够理解亲友的悲痛之情,但也提醒他们,落花随川流东去也是人生常态,所以要节哀顺变,不要过分悲伤。最后,作者还提醒友人,过分的悲伤并不能使逝去的人复生,反而只会伤害自己。这首诗充分展示了温庭筠深刻的思想和才华,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关爱和温暖的情感。
简析详情»
注释:
《渔父》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首长诗。以下是对其中部分词语的注释:
⑴“和”:指依照别人的诗词题材或体裁创作。
⑵“怆然”:形容悲伤的样子。
⑶“月终圆”:原作“月须圆”,意为月亮最终还是会圆满。
⑷“芳念”:指怀念佳人的心情和念头。
⑸“浓华”:原指浓香艳丽的花朵,此处喻指佳人。
⑹“委逝川”:原指随着川流而去,此处喻指去世。
⑺“一曲”句:指美妙动听的歌声。其中“婉”一词原作“宛”。
⑻“九原”:原指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此处泛指一般墓地。其中“妒”一词原作“葬”。“婵娟”则指姿态美好的美女、佳人。
⑼“王孙”:指贵族子孙,此处借指渔父的友人飞卿。
注释详情»
温庭筠(801年-866年),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著名诗人、花间派词人。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与花间派词人韦庄合称“温韦”。代表作品《商山早行》,《经五丈原》,《利州南渡》,《苏武庙》,《菩萨蛮》,《梦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