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译文及注释:
清澈的颍河向东流去,愁眼望断了孤帆的明灭。在宦游的地方,青山白浪连绵不断。我孤独地背负着当年在林下的意愿,夜晚躺在床上听着萧瑟的雨声。我恨这一生,长久地在别离中度过,白发渐增。一杯酒,靠着黄河。无限的事情,从头说起。相互看着,仿佛昨天,却已经过了许多年月。衣服上留下了旧痕和苦涩的泪水,眉间却增添了喜气和黄色。让我们一起去池塘觅残春,花儿像雪花一样美丽。
注释:
清颍东流:清澈的颍水向东流去。
愁目断:因忧愁而眼神迷离。
孤帆明灭:孤独的船只在水面上忽明忽暗。
宦游处:指官场。
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形容山水壮美。
孤负当年林下意:孤独地背负着当年在林间的志向。
对床夜雨听萧瑟: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听着夜雨声和萧瑟的风声。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因为长期的离别而感到悲愤,导致白发增多。
一尊酒:一杯酒。
黄河侧:在黄河边。
无限事,从头说:有很多事情要说,从头开始说起。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相互看着,感觉仿佛昨天,但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衣服上还残留着以前流下的苦泪。
眉间喜气添黄色:眉头上因为喜悦而增添了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就和你一起去池塘边寻找残余的春天,花儿像雪一样美丽。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苏轼的这首词作品名为《江城子·清明前夜》,情感表达深邃,字里行间充满着伤感和怀旧。全词以“愁”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经历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心中的孤独和无奈。
首先,开篇三句写出了作者望着清澈的颖水东去的情景,再配以“愁目断、孤帆明灭”的形容,让读者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苏轼内心的孤独和失落。接着,作者借景抒发了自己在仕途中的坎坷经历,将“青山白浪,万重千叠”比作宦途的风险和变幻莫测,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自己对于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随后,苏轼再通过描述与弟子子由一起听雨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过去兄弟俩风华正茂时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的怀念。最后,“一尊酒,黄河侧”是苏轼逃避现实、减轻内心压力的表现,而“无限事,从头说”则是他在怀念过去时的自嘲,意味着自己已经老去,一生已经过去,只能回忆过去。
总之,苏轼这篇词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经历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命运无奈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人之间的情感交织。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清澈(qīng chè)的颍水向东流淌,我满怀愁绪地看着江上若隐若现的孤帆远去。在这凄清的贬谪(biǎn zhé)之地,青山之下白浪飞翻,你我万里相隔实难望见。想到就这样白白辜负当年的归隐之约,如今卧床听雨也是这般萧瑟。唉!深憾此生总与你匆匆相别,这种无奈的感觉不禁让我白发虚增。
注释:
颍水:古代以其清澈著称的河流。
若隐若现:形容景物模糊不清,如出现、又隐没,不易捉摸。
贬谪:指被贬官或流放他乡。
萧瑟(xiāo sè):形容寂寥凄凉。
辜负:亏待,亏欠。
归隐:归隐山林,专事读书、做学问等。
无奈:无可奈何。
虚增:加速变老。
我在这黄河岸边祭下一樽美酒,将你我那无尽的过往从头细数。你我二人那日相见恍若眼前,但在不知不觉间却已过去了悠悠岁月。我衣襟上愁苦的泪痕隐约还在,但眉间喜气却已暗示你我重逢在即。待到重逢日,我定要和你同游池上,到如雪落花中寻觅春天的痕迹。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