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译文及注释:
撼树蜉蝣自觉狂,撼动树枝的蜉蝣自以为很了不起;
书生技痒爱论量,读书人好斗好争辩;
老来留得诗千首,年老之时留下了一千首诗;
却被何人校短长?却被谁人评判是短是长?
注释:
撼树蜉蝣:蜉蝣是一种昆虫,撼树指它们在树上爬行时所引起的树枝晃动。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行为不受拘束,自由自在。
书生技痒:指书生有一种渴望表达自己见解的冲动。
留得诗千首:指自己写了很多诗歌。
校短长:指有人修改自己的诗歌,删减或增加其中的内容。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中的最后一首诗以及该组诗的特点。在这组诗中,元好问按照时间顺序评论了从汉魏到宋代的许多著名诗人和诗歌流派,并且对时代问题进行了针砭时弊的批判和探讨,并且充分表明了自己的文学观点。因此,这些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最后一首诗中,元好问自谦自己只是书生一时技痒爱议论罢了,认为自己象蚍蜉撼树一样不自量力。整个组诗充满了元好问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简析详情»
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 元好问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