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拼音译文赏析

  • làng
    táo
    shā
    ·
    jiǔ
    cóng
    jiàn
    shān
    jiǔ
  • [
    sòng
    ]
    wén
    yīng
  • shān
    yuǎn
    cuì
    meí
    cháng
    gāo
    chù
    liáng
    huā
    qīng
    shòu
    qiū
    niáng
    jìng
    绿
    beī
    qiān
    lòu
    jǐng
    liáo
    jiàn
    yōu
    xiāng
  • mào
    shuāng
    fēng
    piān
    kuáng
    nián
    jiā
    jié
    guò
    西
    xiāng
    qiū
    yàn
    shēng
    chóu
    zài
    xié
    yáng

原文: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译文及注释
山远翠眉长:山峰遥远,苍翠的山峰长久存在。
高处凄凉:高处的景象萧瑟凄凉。
菊花清瘦杜秋娘:菊花清秀瘦弱,像杜秋娘一样。
净洗绿杯牵露井:清洗绿杯,从井中汲取露水。
聊荐幽香:随意品尝幽香。
乌帽压吴霜:黑色帽子压住了吴地的霜。
风力偏狂:风势异常狂暴。
一年佳节过西厢:一年中的佳节已经过去,像《西厢记》中的故事一样。
秋色雁声愁几许:秋天的景象,雁鸣声中透着凄凉。
都在斜阳:所有的景象都在斜阳下。
注释:
山远翠眉长:山峰遥远,苍翠的山峰像长眉一样。

高处凄凉:高处的景象萧瑟凄凉。

菊花清瘦杜秋娘:菊花清秀,像杜秋娘一样瘦小。

净洗绿杯牵露井:清洗绿色的酒杯,从露井中取水。

聊荐幽香:随意品尝幽香。

乌帽压吴霜:黑色的帽子上覆盖着霜雪。

风力偏狂:风势异常猛烈。

一年佳节过西厢:一年中的佳节已经过去,像《西厢记》中的故事一样。

秋色雁声愁几许:秋天的景象,雁鸣声中透着凄凉。

都在斜阳:所有的景象都在斜阳下。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吴文英词选》中的《登高》一首,是一首以重阳佳节为背景的词作。词人以青山绿水、秋菊琼浆为景,借助着各种细节,寓意深沉,感情真挚。 在“山远”两句中,词人抒发了自己对自然景观和时节的感慨。以“翠眉”一句来表述大自然的青翠和美好。但是,由于词人自身心情不佳,他看到这些美好却带有凄凉之感。在“菊花”一句中,借用了秋菊这一自然物象拟人,写出秋菊傲霜迎风的景象,与下面“杜秋娘”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用“杜秋娘”来形容秋菊,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使词作更显妩媚动人。 “净洗”两句则描述了词人如何用心地对待友人:“我将绿玉杯洗涤得干干净净,并打来清冽的井水放进杯中,插上我为您专门(指吴见山)摘来的菊花,拿来您这儿,让它散发出阵阵清香吧。”词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之情。 在“乌帽”两句中,词人描述了自己已经老去。他时常披着黑色的帽子,以掩盖白发的显露,但秋风狂劲依然能够从帽子中吹飘出现白发,暴露自身的老态。这是作者对自己并不年轻的状态的描绘。 在“一年”一句中,词人直接叙述了自己去吴见山家饮酒的情景。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词人重视交友,注重和朋友的聚会和联络。 “秋色”两句中,词人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抑郁和愁闷的原因。他通过对秋季景色、鸟鸣声和日落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哀思。这种情感表达,往往能够引起读者共鸣,进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总的来说,《登高》这首词作,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感人肺腑的情感表达,让我们深刻地了解了吴文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他以自己的角度,对现实世界和时间的变化发出了深深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词作。 鉴赏详情»


注释
1.《浪淘沙》是一首唐朝的教坊曲,作者不详。该曲以描绘黄河泥沙淘洗人物命运的方式,寓意生命如浪淘沙般短暂而无常。 2.吴见山是吴文英的好友,两人经常互相唱和。在《梦窗词》中,有多首词作题献给吴见山,并且还有五首词作是用他的名字原韵而作,可见吴见山在填词方面十分出色。 注释详情»


吴文英简介: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是宁波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大约生活于1200年至1260年之间。他原出自翁姓,后出嗣吴氏。他与贾似道是友善的朋友。他的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他的词集《梦窗词集》共有四卷本和一卷本,共计三百四十余首。他的词作至今仍有争论,有人认为其作品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有人认为其作品不具有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