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判官赴东江》拼音译文赏析

  • sòng
    pàn
    guān
    dōng
    jiāng
  • [
    táng
    ]
    wáng
    weí
  • wén
    dào
    huáng
    huá
    shǐ
    使
    fāng
    suí
    zào
    gài
    chén
    fēng
    zhāng
    tōng
    zuǒ
    guàn
    miǎn
    huà
    wén
    shēn
  • shù
    fēn
    yáng
    cháo
    shēng
    mǎn
    chūn
    yáo
    zhī
    biàn
    ēn
    dào
    zhū
    rén

原文: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相关标签:励志爱国送别

译文及注释
听说皇帝派遣使者,随同黑色帐篷的臣子前往。颁发的诏书传达左边的话语,戴上冠冕化身为文人。树木的颜色分明,扬子江的潮水声充满了富春江。远方知道辨别玉石的官员,恩泽感动哭泣的人。
注释:
闻道:听说。皇华使:指皇帝派遣的使者。方随:紧随。皂盖臣:指官员。皂盖是古代官员的标志之一,表示身份高贵。封章:指封赏。通左语:传达左边的话语,即皇帝的旨意。冠冕:指皇帝的冠冕。化文身:指皇帝的服饰华丽。树色:指树木的颜色。分扬子:指扬州的分界线。潮声:指江潮的声音。满富春:指满溢在富春江的江水。遥知:远远地知道。辨璧吏:指负责鉴定玉石的官员。恩到:指皇帝的恩宠到达。泣珠人:指因感激而流泪的人。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此篇文章中提到的佚名作者所写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以下六个注释: 1. 天官:即天上的星官。在古人眼中,认为天上的星宿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小之分,所以习惯称之为“天官”。 2. 将星:指《隋书·天文志》所述的十二个天将军星,主管兵象。其中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则是吏士。如果大将星摇晃,通常被视为战争的预兆;而大将星出现而小星未同时出现,则被认为是出兵的预兆。 3. 刁斗:是一种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则用于打更报警。在古代军队中,刁斗常常被视为非常重要的生活用具之一。 4. 井陉:即井陉口,又名井陉关,唐代时期是一座重要的要塞。位于今天河北省井陉县的境内。 5. 凤阙:原指汉代宫阙名称,在建章宫东边。由于这里有一只铜雕凤凰,因此得名。在此处,援引了汉代的例子来比喻唐代的宫廷。 6. 龙庭:原指匈奴国单于祭天的地方,此处则是指匈奴的首都。 注释详情»


鉴赏
督军队的士气和既定目标,描绘了行军中的生活场景。全诗通过对赵都督出征前后所经历的场景、情感和思想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牺牲,同时也凸显了将领的英勇和士兵的团结奋斗精神。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语言简洁、形象生动,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以“天官动将星”来喻指将领出征等,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邃。此外,诗歌结构严谨、贯穿始终,以“天官”、“将星”、“刁斗”、“井陉”等美好寓意点染作品的基本情境,揭示出诗人关于战争、胜利和失败等话题的深刻见解。总体而言,这首诗歌表现了唐代战争时期将领的豪迈激扬,以及国家安危、人民生命财产得失等方面的情感高度,具有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 鉴赏详情»


王维简介
唐朝 诗人王维的照片

王维(692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祖籍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遂为河东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号称“诗佛”。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维早年诗作充满爱国热情,晚年笃信佛教,因此其晚期作品中融合佛法,充满禅意。
王维受母亲影响,精通佛学,其字“摩诘”,是取自佛教的《维摩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