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译文及注释:
广陵城里曾经繁华,炀帝的行宫与紫霞相接。玉树的歌声虽已残缺,但仍有余音绕梁。锦帆归去,已无家可归。楼台处处被芳草所迷,风雨年年怨落花。最是多情的汴堤柳,春天依旧带着栖鸦。
注释:
广陵城:古代城市,现今江苏扬州市的旧称。
炀帝:南朝宋时期的皇帝,即刘义隆,因为喜欢炎热的天气,所以被称为“炀帝”。
紫霞:紫色的霞光,指天空中的美丽景象。
玉树歌:古代著名的歌曲,现已失传。
锦帆:华丽的帆船。
楼台:高大的建筑物,常用于观赏风景或举办宴会。
芳草:香气扑鼻的草木。
落花:指花朵凋谢后的花瓣。
汴堤柳:指位于今天河南省开封市的汴河堤岸上的柳树。
栖鸦:指停留在树上的乌鸦。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明代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派别——复古派,以及其代表人物李梦阳和代表作品之一的曾棨诗。复古派在实践中秉承“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理念,致力于模仿古人的风格,呈现出一种复古的文学审美。
李梦阳作为复古派的先驱之一,对于文学的态度非常明确,他认为只有追随古人的风格、气韵和精神,才能创作出质朴、真挚、自然的佳作。在这种文学理念的指导下,复古派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古典风情,曾棨的诗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曾棨的这首诗,实际上是由李商隐《隋宫》、许浑《金陵怀古》及韦庄《台城》等多首古诗拆零焊接而成,可以说是一种将不同诗歌元素拼凑在一起的创作方式。然而,作者在这种拼凑过程中,却保持了相对自然、流畅的呈现方式,避免了对古人作品的割裂和摧伤,可以算得上是复古派中的上作。
总体来说,这篇文章从历史背景出发,介绍了明代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复古派,并通过对李梦阳和曾棨的介绍,让读者感受到了这种文学派别的独特风格和审美特点。
鉴赏详情»
注释:
这篇注释是关于一些历史和文学上的相关事物的解释。
1. "维扬",即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
2. "广陵",即扬州。在战国时期,楚国的一座城邑。东汉时期设立了广陵郡,在隋朝时改名为扬州郡,为了避免与隋炀帝杨广的名字冲突,后又改称江都郡。
3. "炀帝",即杨广,隋文帝杨坚的次子,在仁寿四年即位为皇帝。他是隋代有名的荒淫之主。"紫霞"指的是天上的云霞,这句话来源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隋宫》诗句“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4. "玉树"是一个曲名,指的是南朝陈朝末代皇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诗歌。这句话来源于唐代诗人许浑的《金陵怀古》诗句“玉树歌残王气终。”
5. "锦帆",这个词来源于《开河记》的描述,指隋炀帝御龙舟幸江都时,船上装饰了锦缎布制作的帆。这句话来源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隋宫》诗句“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6. "汴堤",这个词来源于《大业拾遗记》,描述隋炀帝在将要幸江都时命令将军麻祜浚黄河入汴堤,以便使用大型战舰行驶在宽阔的水面上。汴堤即为黄河与运河相连的一段水工堤坝。这句话来源于唐代诗人韦庄的《台城》诗句“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7. "此句"指的是李商隐的《隋宫》中的一句诗句,“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这句话意思是现在的草地上看不到萤火虫的光亮,而垂柳树下总是有暮鸦的存在。
注释详情»
曾棨简介: 曾棨,江西永丰人,出生年份为1372年,逝世于1432年。他字子棨,号西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曾棨永乐二年中进士,成为状元,因此被称为“江西才子”。 曾棨为人才华横溢,其文章风格清新自然,令人耳目一新。据说他在朝廷应对中两万言不用打草稿,流畅自如。曾棨还被选为《永乐大典》的编纂人员之一,尽力为这部巨著的完成做出了贡献。 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曾棨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雄放豪迈,有着晋人书风的风度,深受后世书法家的推崇和影响。 曾棨在文学和书法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被后人誉为文学、书法领域的巨匠。他于1432年去世,享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