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译文及注释: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空门:指佛教寺庙。寂寞:孤独、寂静。汝:你。思家:思念家乡。礼别:告别。云房:佛教寺庙中的房屋。下九华:在九华山下。爱:喜欢。竹栏:竹制的栏杆。骑竹马:指在竹林中骑着竹马游玩。懒于:不喜欢。金地:指金子。聚金沙:指玩沙子。添瓶:加满水瓶。涧底:溪流底部。休:停止。招:引。烹茗:泡茶。瓯中:指茶杯。罢:停止。弄花:指观赏花卉。好去:指准备离开。不须:不必。频:经常。下泪:流泪。老僧:指年老的和尚。相伴:陪伴。有烟霞:指有美景。
注释:
空门:指寺庙。
寂寞:孤独、冷清。
汝:你。
思家:想家。
礼别:指离别时的礼节。
云房下九华:指寺庙中的住处。
爱向竹栏骑竹马:喜欢在竹林中骑竹马。
懒于金地聚金沙:不喜欢在富丽堂皇的地方聚集。
添瓶涧底休招月:在涧底加满水瓶,不必招月。
烹茗瓯中罢弄花:泡茶时不必摆弄花卉。
好去不须频下泪:喜欢离开,不需要频繁地流泪。
老僧相伴有烟霞:老僧陪伴,有云雾和烟霞的美景。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首七言律诗《金地藏送童役归山》,讲述了佛教名山九华山上金地藏与小童役相伴的故事。当小童不喜欢寂寞,要离开后,作者写下了这首诗作为礼物送给他。整首诗写得非常温情脉脉,表现了作者的温馨和人性化,同时也展现了他豁达的情操。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出了作者的仁慈和关爱,让读者感受到了情感的真挚和深厚。这首诗形式简洁、文辞清新,流传至今。它对于展现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情感交流,传递出一种温馨和友爱的氛围。
简析详情»
注释:
《金地藏》是一首描写佛教门派和修行的古诗,下面为您
1. 佚名:未知作者。
2. 空门:佛教名词,指佛教中的“空”观念,即万物皆空。悟空则指悟道的入门,也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名字来源之一。
3. 云房:古代隐士或僧侣居住的地方。
4. 九华:安徽青阳县的一座山,以其九峰形似莲花而得名。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5. 竹马:一种儿童玩具,是由竹子做成的马鞍,当做马骑的竹条。
6. 懒于句:佛家认为黄金是珍贵的财富,用“金”作为命名时寓意吉祥、富贵,如“金刚”、“金刚经”等。“懒于”指不喜欢,把自己的行为看作是获得福报的投资。
7. 金地:佛教典故,指给孤独的老人用黄金铺地买下王太子的祇园园林,供佛祖修行传道之地。后常用来指代佛寺。
8. 瓶:汲水时用的陶罐。
9. 烹茗:泡茶煮茶的意思。
10. 瓯:一种盆、盂等用陶瓷制成的器皿。
11. 弄花:在茶杯中冲泡出各种图案和形态的茶艺表演。
12. 烟霞:山水景致,因为山水中的烟雾和霞光是其中最美丽的部分。
注释详情»
金地藏简介: 金地藏,原名金乔觉,是新罗(今朝鲜)僧人。他早年曾经前往大唐留学,对汉学有着较深厚的修养,他所作的诗歌被收录进了《全唐诗》。金地藏的一生中,出生和逝世的具体时间还不清楚。但是,根据一些文献记载,相信其生卒时间在公元7世纪左右,他很有可能在唐朝时期来到中国学习佛法。金地藏穿着普普通通的僧袍,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他却以自己的慈祥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金地藏在中国和我们国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金地藏的肉身被供奉在四川省九华山金地藏宝殿中,而金地藏的肉身所在的灵场,是中国四大佛山之一。其灵场千古,肉身塔万祀千秋,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