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叹世
拔山力,举鼎威,暗鸣叱咤千人废。阴陵道北,乌江岸西,休了衣锦东归,不如醉还醒,醒而醉。明月闲旌旆,秋风助鼓鼙,帐前滴尽英雄泪。楚歌四起,乌骓漫嘶,虞美人兮,不如醉还醒,醒而醉。三顾茅庐问,高才天下知,笑当时诸葛成何计?出师未回,长星坠地,蜀国空悲,不如醉还醒,醒而醉。
夸才智,曹孟德,分香卖履纯狐媚。奸雄那里?平生落的,只两字征西。不如醉还醒,醒而醉。画筹计,堕泪碑,两贤才德谁相配?一个力扶汉基,一个恢张晋室,可惜都寿与心违,不如醉还醒,醒而醉。
珊瑚树,高数尺,珍奇合在谁家内?便认做我的,岂不知财多害己,直到东市方知。则不如醉还醒,醒而醉。
译文及注释:
叹世
用力拔山,举起鼎的威势,暗中发出叱咤声,千人都被吓倒。在阴陵道北,乌江岸西,不如放下衣锦还乡,醉醒之间更为自在。明月高悬,旌旆飘荡,秋风助威,鼓鼙声响,帐前英雄泪滴尽。楚歌四起,乌骓嘶鸣,虞美人啊,不如放下醒来,醒来又醉去。三次拜访茅庐,问及高才之士,笑问当年诸葛亮的计策何在?出征未归,长星坠地,蜀国空悲,不如放下醒来,醒来又醉去。夸耀才智,曹孟德,分香卖履,纯狐媚。奸雄何在?平生落得两个字,征西。不如放下醒来,醒来又醉去。谋划计策,泪流满面,两位贤才,谁能相配?一个力扶汉基,一个恢复晋室,可惜都未能长寿,心中悲痛,不如放下醒来,醒来又醉去。珊瑚树高达数尺,珍奇之物,归于谁家?若是认为是自己的,不知财多害己,直到东市才知道。不如放下醒来,醒来又醉去。
注释:
叹世:感叹世事之不如意,对人生的无奈和失落。
拔山力:指力大无比,能够拔起山来。
举鼎威:指威力强大,能够举起重重的鼎。
暗鸣叱咤:指发出低沉的咆哮声,震慑千军。
阴陵道北,乌江岸西:指地处偏远,离家远去。
衣锦还乡:指身穿锦绣华服,归乡还家。
不如醉还醒,醒而醉:表示对人生的无奈和失落,认为醉酒可以暂时忘却烦恼。
明月闲旌旆,秋风助鼓鼙:形容战场上的景象,月光下旌旗飘扬,秋风助威鼓声震天。
帐前滴尽英雄泪:形容战场上英雄们的悲壮情景,泪水滴落在帐前。
楚歌四起,乌骓漫嘶:形容战场上的声音,楚歌悠扬,乌骓嘶鸣。
三顾茅庐问:指诸葛亮三次拜访刘备,最终成为其谋士。
笑当时诸葛成何计:表示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赞叹。
出师未回,长星坠地,蜀国空悲:指刘备出兵攻打东吴,但最终失败,诸葛亮也在此时去世,蜀国陷入悲痛之中。
夸才智,曹孟德:指曹操夸耀自己的才智,自称孟德。
分香卖履纯狐媚:指曹操分香卖履,以博取女子的好感。
奸雄那里?平生落的,只两字征西:表示对曹操的不屑和鄙视,认为他只是一个奸诈的人,最终只落得两个字“征西”。
画筹计,堕泪碑:指诸葛亮在临终前画出的“出师表”,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担忧,令人感动落泪。
两贤才德谁相配?:指诸葛亮和魏延,一个才华横溢,一个勇猛无比,但两人却因为立场不同而无法合作。
一个力扶汉基,一个恢张晋室:指诸葛亮为了保卫汉室,魏延则为了恢复晋室。
珊瑚树,高数尺:指珊瑚树的珍贵和高大。
财多害己:表示贪图财富会自取灭亡。
东市:指古代的市场,以贩卖奴隶和妓女为主。
译文及注释详情»
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的大戏剧家、散曲家。他的作品有《桃花扇》、《拾遗记》、《玉楼春》、《红楼梦》等,其中《玉楼春》和《红楼梦》是元曲史上最著名的两部作品,被誉为“元曲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