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在晋永和,癸丑暮春,初作兰亭会。集众贤,临峻岭崇山,有茂林修竹流水。畅幽情,纵无管弦丝竹,一觞一咏佳天气。于宇宙之中,游心骋目,此娱信可乐只。念人生相与放形骸。或一室晤言襟抱开。静躁虽殊,当其可欣,不知老至。
然倦复何之。情随事改悲相系。俯仰间遗迹,往往俱成陈矣。况约境变迁,终期于尽,修龄短景都能几。谩古换今移,时消物化,痛哉莫大生死。每临文吊往一兴嗟。亦自悼不能喻于怀。算彭殇、妄虚均尔。今之视昔如契,后视今犹昔。故聊叙录时人所述,慨想世殊事异。后之来者览斯文,将悠然、有感于此。
译文及注释:
在晋永和,癸丑暮春,初次举办兰亭会。聚集了众多贤士,临立峻岭崇山,有茂密的林木和修竹,流水潺潺。畅享幽情,纵使没有乐器的伴奏,只需一杯酒和一首佳作,便能感受到美好的天气。在宇宙之中,心灵自由地游走,这种娱乐真是令人愉悦。思念人生相聚时的欢乐,或者在一间屋子里相互交谈,心怀着开放的胸怀。静与躁虽然不同,但都是值得欣赏的,不知道老去会是怎样的感受。
然而,疲倦又归于何处呢?情感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悲伤相互交织。低头仰望之间,留下的痕迹往往都成为过去。何况约束于境遇的变迁,最终都会走向尽头,修行的岁月短暂,景色也能几经变化。时光消逝,物质变化,生死之痛实在是令人痛心。每当面对文学作品,回忆过去,心中不禁感叹。也自怜悼,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悲伤。算彭殇、妄虚都是如此。现在看待过去如同契约,回望现在仍然如同过去。因此,我写下了时人所述,思考着世事的差异。后来的人读到这些文字,会感到悠然自得,对此有所感慨。
注释:
晋永和:指晋代的永和年间,即公元345年至357年。
癸丑:指农历的癸丑年,即公元353年。
兰亭会:指王羲之在兰亭举行的文会,是一次文人雅集。
集众贤:聚集了许多有才华的人。
临峻岭崇山:面对险峻的山岭。
茂林修竹流水:茂密的树林、修剪整齐的竹子和流动的水。
畅幽情:尽情地享受幽静的情趣。
纵无管弦丝竹:即使没有乐器的伴奏。
一觞一咏佳天气:一杯酒一首歌,赞美美好的天气。
于宇宙之中,游心骋目:在广阔的宇宙中,心灵自由地游走。
此娱信可乐只:这种娱乐真是令人愉快。
念人生相与放形骸:想到人生相聚后会分离。
或一室晤言襟抱开:或者在一间房里相聚,亲密地交谈。
静躁虽殊,当其可欣:无论是安静还是喧嚣,都值得欣赏。
不知老至:不知道老去。
然倦复何之:然而疲倦又去了哪里。
情随事改悲相系:情感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悲伤相互联系。
俯仰间遗迹:在仰望和俯视之间留下的痕迹。
往往俱成陈矣:往往都变成了陈迹。
况约境变迁,终期于尽:更何况约束于时代变迁,最终都会消逝。
修龄短景都能几:修炼的岁月短暂,美景也只能持续片刻。
谩古换今移:虚度时光,把古代的事物换成现在的。
时消物化:时光消逝,物事变化。
痛哉莫大生死:生死之间的痛苦是无法言喻的。
每临文吊往一兴嗟:每次读到古人的文章,都会感叹一番。
亦自悼不能喻于怀:也自我悼念,无法表达内心的感受。
算彭殇、妄虚均尔:算计彭殇、妄想虚幻都是一样的。
今之视昔如契,后视今犹昔:现在的人们把过去看得像现在一样,将来的人们也会把现在看得像过去一样。
故聊叙录时人所述:因此,只是叙述和记录当时人们所说的话。
慨想世殊事异:感慨思考世界的变化和事物的不同。
后之来者览斯文,将悠然、有感于此:后来的人们阅读这篇文章,会感到悠然自得,并对其中的感慨有所共鸣。
译文及注释详情»
吴潜简介: 吴潜(1195—1262)字毅夫,号履斋,出生于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他于宁宗嘉定十年(1217)考中进士,以第一的成绩被授予承事郎官,后任江东安抚留守等职。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但是次年吴潜便被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军南侵攻鄂州,吴潜因表现出色,被任命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并改封许国公,但最终仍然被贾似道等人排挤,再次罢相。他被流放到建昌军,并被迫迁往潮州、循州等地。 吴潜精通文学,多才多艺,与姜夔、吴文英等人交往。他的词风沉郁、感慨特深,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悲愤,更近于辛弃疾的风格。他的代表作品有《六州歌头》、《虞美人·山中雪后》等。他著有《履斋遗集》,其中包括了他的一些散文和诗歌作品,同时,他的词集也被收录在《履斋诗余》中。吴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词作风骨独特,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