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会(四明重阳泛舟月湖)》拼音译文赏析

  • lóng
    shān
    huì
    míng
    chóng
    yáng
    fàn
    zhōu
    yuè
  • [
    sòng
    ]
    zhào
  • jiā
    jié
    míng
    cháo
    jiǔ
    cǎi
    fǎng
    líng
    gòng
    zuì
    西
    fēng
    jiǔ
    guāng
    lán
    tòu
    yún
    làng
    suì
    qiǎo
    xué
    wén
    chuī
    zhòu
    luò
    yǎo
    biān
    dàn
    xuē
    qiān
    fēng
    hán
    shòu
    liú
    lián
    jiǔ
    qiū
    róng
    yuè
    huá
    zhòu
  • huí
    tóu
    nán
    chǔ
    dōng
    míng
    ǎi
    cāng
    yān
    chù
    chù
    kōng
    diāo
    dǒu
    shān
    gōng
    jīn
    jiàn
    fǒu
    gōng
    míng
    shì
    nián
    shí
    jiāo
    jiù
    bái
    rén
    shàng
    kān
    chā
    huáng
    huā
    yíng
    shǒu
    guī
    dōng
    hǎo
    zài
    yuān
    míng
    yǒu

原文: 佳节明朝九。彩舫凌虚,共醉西风酒。湖光蓝滴透。云浪碎、巧学波纹吹皱。碧落杳无边,但玉削、千峰寒瘦。留连久,秋容似洗,月华如昼。
回头南楚东徐,暝霭苍烟,处处空刁斗。山公今健否。功名事、付与年时交旧。白发苦欺人,尚堪插、黄花盈首。归去也、东篱好在,觅渊明友。



译文及注释
佳节明朝九。
在美丽的节日的早晨。
彩舫凌虚,共醉西风酒。
五彩的船在虚空中飞舞,一起陶醉于西风之酒。
湖光蓝滴透。
湖水的光芒透过蓝色的水面。
云浪碎、巧学波纹吹皱。
云朵像波浪一样破碎,巧妙地学习波纹的起伏。
碧落杳无边,但玉削、千峰寒瘦。
碧落的天空无边无际,只有玉削的月亮和寒瘦的千峰。
留连久,秋容似洗,月华如昼。
停留的时间很长,秋天的容颜仿佛洗净,月光明亮如白昼。

回头南楚东徐,
回头看向南楚东徐,
暝霭苍烟,处处空刁斗。
夜幕中的苍烟,到处都是空旷的斗争。
山公今健否。
山公现在健康吗?
功名事、付与年时交旧。
功名的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远去。
白发苦欺人,尚堪插、黄花盈首。
白发苦恼地欺骗人,还能够插上黄花装饰头顶。
归去也、东篱好在,觅渊明友。
回去吧,东篱还在,寻找渊明这样的朋友。
注释:
佳节明朝九:指在明朝的第九天的佳节,可能是指重要的节日。

彩舫凌虚:彩色的船只在虚空中飞行,形容船只的美丽和轻盈。

共醉西风酒:大家一起陶醉在西风和美酒中,表示欢乐和放松的氛围。

湖光蓝滴透:湖水的光芒透过船舷,形容湖水的清澈和美丽。

云浪碎、巧学波纹吹皱:云朵和波浪相互交织,形成美丽的波纹,形容景色的美丽和动人。

碧落杳无边:蓝天无边无际,形容广阔的天空。

但玉削、千峰寒瘦:形容山峰如玉削般的苍瘦,可能暗示秋天的凋零和寒冷。

留连久,秋容似洗,月华如昼:停留的时间很长,秋天的容颜被洗涤得干净,月光明亮如白昼。

回头南楚东徐:回头望向南方的楚国和东方的徐州,可能是指思念故乡和远方的意思。

暝霭苍烟,处处空刁斗:夜晚的雾气和烟雾弥漫,到处都是空旷的田野。

山公今健否:问候山公(可能是指诗人的朋友)现在是否健康。

功名事、付与年时交旧:指功名的事情已经交给了岁月,暗示诗人已经不再追求功名。

白发苦欺人,尚堪插、黄花盈首:白发苦恼地欺骗人们,仍然可以插上黄色的花朵,形容老年人依然有魅力。

归去也、东篱好在,觅渊明友:表示要回到东篱(可能是指故乡)去,寻找深厚的友谊。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赵以夫简介: 赵以夫(1189年~1256年),字用父,号虚斋,福建长乐人。嘉定十年(1217年)他考中进士,后历任监利县知县、漳州知州、庆元府知府、平江府知府等职务。他还曾任枢密都丞旨兼国史院编修官。 赵以夫在担任各级官职期间尽职尽责,勤勉公正,在治理地方、办理政务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并且积极参与到编辑史书的工作中去。他的治理之道和行政手腕为后世定下了榜样。 赵以夫于宝祐四年(1252年)因病致仕,四年后去世,享年68岁。他是一位具有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的文治官员,在历史上受到了广泛认可。在《后村大全集》卷142《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中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