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元谿不见梅)》拼音译文赏析

  • zhè
    tiān
    yuán
    谿
    jiàn
    meí
  • [
    sòng
    ]
    xīn
  • qiān
    zhàng
    qīng
    bǎi
    leí
    chái
    mén
    xiàng
    shuǐ
    biān
    kaī
    luàn
    yún
    shèng
    dài
    chuī
    yān
    shuǐ
    xián
    jiāng
    bái
    yǐng
    lái
  • chuān
    穿
    yǎo
    tiǎo
    cuī
    weí
    dōng
    lín
    shì
    wèn
    shí
    zaī
    dòng
    yáo
    tài
    suī
    duō
    zhú
    diǎn
    zhuì
    fēng
    liú
    què
    shào
    meí

原文: 千丈清溪百步雷。柴门都向水边开。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
穿窈窕,历崔嵬。东林试问几时栽。动摇意态虽多竹,点缀风流却少梅。



译文及注释
千丈清溪百步雷。
千丈长的清澈溪水,百步间传来雷声。

柴门都向水边开。
家门都朝向水边敞开。

乱云剩带炊烟去,
乌云散去只剩下炊烟,

野水闲将白影来。
野水静静地映出白色的倒影。

穿窈窕,历崔嵬。
穿过幽深的峡谷,经过险峻的山峰。

东林试问几时栽。
东方的林中,问何时种植。

动摇意态虽多竹,
摇曳的姿态虽然有很多竹子,

点缀风流却少梅。
但是装点风流的却少了梅花。
注释:
千丈清溪:形容溪水清澈干净,千丈表示溪水的长度。

百步雷:形容溪水流动时发出的声音如雷鸣。

柴门都向水边开:柴门指的是居住的房屋,表示房屋都建在水边,可能是为了方便取水。

乱云剩带炊烟去:乱云指的是飘动的云朵,剩带炊烟表示云朵中还带有炊烟,暗示天气晴朗,没有雨云。

野水闲将白影来:野水指的是溪水,闲将白影来表示溪水平静无波,水面上映照出白色的光影。

穿窈窕:形容竹子的幽深、幽静。

历崔嵬:历经风霜,崔嵬表示高大的山峰,暗示竹子经历了岁月的洗礼。

东林试问几时栽:东林指的是一片竹林,表示作者在东林中问道竹子是何时种植的,暗示作者对竹子的历史和起源感兴趣。

动摇意态虽多竹,点缀风流却少梅:动摇意态指的是竹子在风中摇曳的姿态,虽然竹子的姿态多变,但是点缀风流的却很少有梅花。这句话暗示竹子虽然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在点缀风流方面却不如梅花。


译文及注释详情»


辛弃疾简介
宋朝 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人物。

辛弃疾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曾担任过数次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多次被贬。他早年受到诗人苏轼的影响,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其中包括《青玉案·元夕》、《满江红·怒发冲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这些诗歌以慷慨激昂、豪放洒脱、雄浑豪迈的风格,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对悲惨命运的反抗。

除了文学创作,辛弃疾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曾历任守江州、守河南府等重要军职,参与过多次战争。他的战略勇毅果敢,赢得了许多胜利,被封为“武学先生”。

然而,辛弃疾一生多次被贬,直到晚年才得以回京,但当时已身患重病,不久便去世了。他的诗歌和文学成就被后世誉为“辛词家”,被列为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收入《辛文房四库全书》等多种文集,影响深远,被后人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