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柱史乘车,青牛驾轭,紫云覆顶,函关令已前知。西升稍驻,尹喜虔恭誓。求老子。亲谈道德微旨。五千余言,俱救末俗,度脱令咸归生理。体元机。人间方解道术,兼明治身,与国阶梯。更有黄庭,专分二境,内外皆举璇题。羽客见者,倾诚恳诵合彝仪。万神潜礼。密奉二经,炷香静默,心无竞,靡端倪。得失扫去,意海澄流要体。内景防愆失。外景忘疲。阆风蓬岛岂能移。念诵灵辞。指群迷。
译文及注释:
柱史乘车,青牛驾轭,紫云覆顶,函关令已前知。
柱史乘车,指的是历史的纪录者乘坐车辆,青牛驾轭,是指青牛拉着车辆,紫云覆顶,是指紫色的云彩覆盖在头顶上,函关令已前知,是指函关的官员已经事先知道。
西升稍驻,尹喜虔恭誓。
西升稍驻,是指太阳西升时稍微停顿,尹喜虔恭誓,是指尹喜虔诚地宣誓。
求老子。亲谈道德微旨。
求老子,是指寻求老子的教诲。亲谈道德微旨,是指亲自谈论道德的微妙之处。
五千余言,俱救末俗,度脱令咸归生理。
五千余言,是指五千多字的文章。俱救末俗,是指都能拯救人们的低俗行为。度脱令咸归生理,是指通过读这些文章可以使人们摆脱俗世的束缚,回归本性。
体元机。人间方解道术,兼明治身,与国阶梯。
体元机,是指领悟宇宙的奥秘。人间方解道术,是指人们通过这些文章可以理解道术。兼明治身,是指同时修身养性。与国阶梯,是指与国家的发展相辅相成。
更有黄庭,专分二境,内外皆举璇题。
更有黄庭,是指还有黄庭经的教诲。专分二境,是指将人间和超脱世俗的境界分开。内外皆举璇题,是指无论内外都能提出重要的问题。
羽客见者,倾诚恳诵合彝仪。万神潜礼。
羽客见者,是指有才华的人见到这些文章后,都会倾诚地恳切地朗诵。合彝仪,是指合乎礼仪。万神潜礼,是指万神都默默地向这些文章致敬。
密奉二经,炷香静默,心无竞,靡端倪。
密奉二经,是指默默地奉行这两部经书的教诲。炷香静默,是指点燃香炷后静静地思考。心无竞,是指内心没有杂念。靡端倪,是指没有一丝一毫的过失。
得失扫去,意海澄流要体。内景防愆失。外景忘疲。
得失扫去,是指摒弃得失之心。意海澄流要体,是指心意如海,清澈流畅,要体会其中的道理。内景防愆失,是指内心的景象要防止出现错误。外景忘疲,是指外界的景象使人忘却疲劳。
阆风蓬岛岂能移。念诵灵辞。指群迷。
阆风蓬岛岂能移,是指阆风和蓬岛是无法改变的。念诵灵辞,是指默默地诵读这些灵感的词句。指群迷,是指指引迷失的人们。
注释:
柱史乘车:指古代官员乘坐的车辆,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青牛驾轭:青牛是传说中的神兽,驾轭表示掌控和引导。
紫云覆顶:紫云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覆顶表示受到神灵的庇佑。
函关令已前知:函关是古代边境关口,表示作者已经预知了函关的消息。
西升稍驻:西升指向西方升起,稍驻表示停留。
尹喜虔恭誓:尹喜是古代官员的名字,虔恭誓表示他对道德的虔诚和庄重的承诺。
求老子:指向老子,即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表示作者希望能够得到老子的指导和教诲。
亲谈道德微旨:亲自与老子交谈,探讨道德的微妙之处。
五千余言:指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有五千多字。
俱救末俗:救济现世的庸俗之风。
度脱令咸归生理:使人们摆脱束缚,回归本性。
体元机:理解宇宙的原理和机制。
人间方解道术:人们在人间才能真正理解道的方法和技巧。
兼明治身,与国阶梯:既修身养性,又关心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黄庭:指黄庭经,是道家经典之一。
专分二境:将修炼的境界分为内外两个层面。
内外皆举璇题:无论是内在修炼还是外在行为,都要符合道德的标准。
羽客见者:指懂得道德的人,对这篇文章表示赞赏和敬仰。
倾诚恳诵合彝仪:虔诚地背诵并遵守道德的规范。
万神潜礼:向万神致敬,表示对神灵的敬畏和崇拜。
密奉二经:秘密地信奉两部经典,指道家和儒家的经典。
炷香静默:点燃香炷,静静地沉思。
心无竞,靡端倪:心中没有杂念,没有一丝一毫的邪念。
得失扫去,意海澄流要体:摒弃得失心态,心意如海澄清,要体悟其中的道理。
内景防愆失:内心的景象要保持纯净,防止犯错。
外景忘疲:外在的景象要忘却疲劳,保持清醒。
阆风蓬岛岂能移:阆风和蓬岛都是传说中的仙境,表示这些境界是无法轻易改变的。
念诵灵辞:默默地念诵神圣的言辞。
指群迷:引导迷失的众生。
译文及注释详情»
曹勋简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曹勋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其中有《报使金诗》《使金诗》《使金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