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
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疲魂饥魄相逐归,
陌上少年莫相非。
译文及注释:
秦朝无道啊,四方的土地都干涸了,修筑长城啊,是为了阻挡北方的胡人。修筑城墙,修筑土堆,延伸了一万里,杞梁的贞妇啼哭不止。她们上无父亲,中无丈夫,下无子女,孤独又孤独。城墙一次次崩塌,土堆一次次被挖掘,颜色苦涩。再一次号召,杞梁的骨头被挖掘出土。疲惫的灵魂和饥饿的魄魂相互追逐回家,陌生的少年们啊,请不要彼此误认。
注释: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秦朝统治者的暴虐无道,导致四方百姓生活艰难。
筑长城兮遮北胡:为了防御北方的胡人入侵,修筑了长城。
筑人筑土一万里:修筑长城的过程中,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土地资源,长城的长度达到了一万里。
杞梁贞妇啼呜呜:杞梁是一个地名,这里指的是杞梁城的贞妇。她因为丈夫被杀,孩子又无法生育,感到孤独和悲伤,哭泣不止。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贞妇失去了父亲、丈夫和子女,变得孤独无依。
一号城崩塞色苦:城池崩塌,土地荒芜,人们的生活变得艰苦。
再号杞梁骨出土:杞梁城再次发生灾难,贞妇的尸骨被掘出。
疲魂饥魄相逐归:疲惫的灵魂和饥饿的身体相互追逐,指人们在困苦中挣扎求生。
陌上少年莫相非:在陌生的街道上,年轻人们不要互相疏远,要互相帮助和理解。
译文及注释详情»
贯休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岁。他的诗作多以山水、自然风光为题材,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抒发出深沉的佛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