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这是一首词曲,作者佚名。据《白石词》注释,此曲是姜夔自创的“仙吕调”中掺入了“商调”的转调方式,故称为“凄凉犯:系姜夔自度曲”。作者曾经住在合肥巷陌,周围种满了柳树,秋天夜晚,微风徐来时,柳叶沙沙作响,这景象让他有感而发。但后来他离开那里,去外地漂泊,看到荒烟野草,便感到凄凉忧伤,写下了这首词。他将此曲与琴曲中的《凄凉调》联系在一起,把它命名为“凄凉犯”,意为在此调子中使用类似转调(即“犯”)的手法,以表达凄凉之情。
此曲共九十三字,上片九句六仄韵,下片九句四仄韵。词中提到“重台水仙”,指的是复瓣品种的水仙花,这种花朵繁重,故称为“重台水仙”。此外,词中还提到了“裾”、“绡”、“掐”等词语,这些词汇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裾指的是衣袍下摆的部分,绡指的是轻薄的绸缎,掐指的是轻轻捏住、夹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