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相疑行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永秦元年(765年)的时候,当时杜甫已经辞去了严武幕职,居住在草堂之中。唐广德二年(764年),严武复镇成都后,杜甫应邀入幕,期望能够有所成就和施展才华。但是却碰到了一些挫折和困境,幕制的束缚和其他幕僚的排挤、嫉妒,令诗人倍感压抑和沮丧。最终,于唐永泰元年(765年)正月初二日,杜甫决定辞去幕府,重新回到浣花溪的草堂之中。在这里,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积郁与不快,并向幕僚们宣示了自己的心志。这首诗句句扣人心弦,充满了杜甫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和对官场黑暗现实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展现了他从容不迫、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对自由、独立、真理的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


诗文: 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忆献三赋蓬莱宫,
自怪一日声辉赫。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
往时文彩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晚将末契托年少,
当面输心背面笑。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