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兰溪棹歌》是一首出自唐代东阳令戴叔伦之手的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兰溪江畔的山水秀丽和渔家欢乐的情景。与一般歌颂白天景色的民歌不同,这首诗选取了夜晚作为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的另外一种美。
首句“凉月如眉挂柳湾”,直接展现了船行所见的岸边景象:一弯如眉的新月,映照着幽暗的黑夜,正低垂在湾内的柳树枝头上。在春夜的雨后,月色更加清澈,而柳条则已经披挂成串,据此可知是三月时节。眉月新柳,相互映衬,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接下来,作者用“越中山色镜中看”转折过渡到水色山影的描写。为了体现具体地理背景,作者借用“越中”一词,使得读者更能准确地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句中“山色镜中看”则生动地表现出水面清澈,两岸秀丽的景象在水底尽映的美妙情景。
最后一句“桃花雨蘸罗裙,江燕啼破故乡梦”则通过细致、生动的描写展示出渔家人们的欢愉和自由:桃花雨滋润着罗裙,江燕的啼叫声更是把他们从故乡梦中唤醒。这样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这首歌曲所描绘的场景热闹而充满生命力。
整首诗歌富有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小巧精美,以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为读者呈现了江南水乡夜色的迷人之处,也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景色和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之情。纵观这首歌曲,其描写方式多用寥寥几笔刻画出诗意,形式简洁而不失细腻,体现了民歌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诗文: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