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别的鉴赏

鉴赏
杜甫的《无家别》是一首具有强烈悲情色彩的叙事诗。这首诗通过主人公“贱子”之口,描绘了一个乱世离散家园的形象,以及流离失所、无依无靠的使人心酸的情感。 诗中主人公成为了叙述人,他要离开家园参加战争。他没有人为他送行,也没有人可以与之告别。然而,在踏上征途之前,他还是忍不住自言自语,诉说着他的无家可别的悲哀。整首诗从开始到“一二老寡妻”共十四句,描写了乱后回乡看见的情景,抒发了主人公的心境。在这里,杜甫巧妙地将全文分隔成两个小段,通过“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两句实现分割,把主人公的情感和回忆分别展现了出来。 在前一小段中,主人公看到他的故乡已经荒废,与乱前面目全非。在这里,杜甫运用了反复的对比手法,通过“天宝后,园庐但蒿藜”表现了主人公眼中的今昔变化。“天宝后”是指唐朝中叶的一个动荡时期,这个时期国家政治不稳定,加上外戚专权,朝野腐败,导致百姓生活状况恶劣。而“园庐但蒿藜”则意味着之前是一片花园般的景象,而现在只剩下了杂草和蒿丛,这让人十分心酸。通过这些描写,杜甫深刻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乱世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 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使读者感同身受。它表现了主人公的无奈和对故乡的眷恋,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不满。通过深刻而真实的描绘,作品成功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无助和悲凉,现在看来仍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思想意义。


诗文: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相关标签:写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