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后的赏析

赏析
这首《冬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用现代的话来讲,这首诗可以称之为思乡诗。诗的第一句“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准确地描述了冬至这一天阳影最短的特点。在这句诗中,杜甫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对洛阳的思念。 在诗中的第二句“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中,青袍白马指的是自己的身份和处境,而金谷、铜驼则是指代洛阳的名胜古迹。杜甫身为一名官员,却处于低位之中,青袍白马的寓意在于,他的身份不能和他的才华相匹配。而诗中所提到的金谷和铜驼,则代表着杜甫心中对于故乡的留恋之情。 杜甫在诗中写道:“故乡洛阳已经物是人非”,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故乡变迁的感触。杜甫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洛阳度过的,而且他与李白也是在洛阳相识的,因此,他对故乡的感情比其他地方更加深厚。这种感情在整首诗中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最后一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则呈现了一幅不同的画面,也意味着杜甫的思绪从故乡的缅怀转移到了眼前的景象。这句话描述了长安城的宁静夜晚,在寂静的月夜中,人们一刻不停地劳作,捣衣打扫,这种景象既有些许悲凉,又充满了生命力。 总之,这首诗充满了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唐代诗人对于时代变迁、人生沧桑的深刻认识。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对古代名胜的描绘、对当时社会的描述以及对个人心情的写照,杜甫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与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诗文: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青袍白马有何意,
金谷铜驼非故乡。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