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北宗”山水画的创始人李思训,以及他的一幅画作和相应的诗作。文章开头提到了李思训曾在江都、益州做过官,长江风景是他亲身观赏过的。因此,他的画作中的景色都是经过亲身观察和印象的,而非向壁虚构或对前人山水的临摹。文章接着描述了诗中所叙述的“大孤小孤”两山相对的情景,以及“崖崩”等描写山势险峻、乔木苍然的句子。接下来,诗人写到一艘小船,直如诗人身在画境之中,忽闻棹歌,不觉船之骤至。诗人通过这些描述,使得读者仿佛能亲身感受到画作所表现的景色和氛围。 随后,文章进一步提到了李思训的另一首诗《出颖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中的一些句子,这些句子与本文中提到的描写小舟航行时的句子契合,是李思训在多次旅行中亲身体验而获得的灵感。最后,文章提到了苏轼用了一个特别的结束法,在诗中引入了有关画中风景的当地民间故事,使得整篇诗更加生动有趣,余音袅袅。 总之,本篇创作背景主要介绍了中国“北宗”山水画的创始人李思训以及他的一幅画作和相应的诗作。通过对诗中描写初次观赏画作的情景、山势、小舟等细节的描述,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幅画作所表现的景色和氛围,同时也更加了解了李思训的创作思路和旅行经历。


诗文: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相关标签:写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