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一首别子固的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江南有一位贤人,名叫子固,他并非现今所谓的贤人,但我非常敬仰他并与他交友。淮南也有一位贤人,名叫正之,同样不是现今所谓的贤人,但我也非常敬仰他并与他交友。这两位贤人从未互相过失,从未说过话,也从未交换过礼物。他们的师生关系如同朋友一般,难道他们完全相同吗?我考察了他们的言行,发现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是微乎其微的。他们都学习圣人的道理,因此他们的师生关系如同朋友一般,因为圣人的言行是不会有分别的。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我曾在淮南跟随正之学习,他的道理让我深信不疑。后来我回到江南,跟随子固学习,他也同样让我深信不疑。我认识到,所谓的贤人不仅相似,而且互相信任,没有任何怀疑。

子固曾写下一首《怀友》送给我,他的意思是希望我们能够相互扶持,一起追求中庸之道。正之也常说类似的话。我们应该慢慢前行,走进中庸之道的殿堂,进入他们的房间,与这两位贤人交往,谁能比他们更好呢?我不敢自认能够达到他们的境界,但我愿意跟随他们的脚步。

哎呀!官方的职责和私人的关系不能总是混为一谈。我写了一首《同学一首别子固》的诗,以警醒和慰藉彼此。


诗文: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系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