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迹,载起载行。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鴥彼飞隼,率彼中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鉴赏:
《沔水》是一首作者不详的古代诗歌,现今被认为是“规宣王”之作。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抒发了作者对于当时动荡局势的忧虑和无奈。在历代学者的研究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解读,但绝大多数都认为其内容涉及到社会动荡与政治风险等方面。
全诗共分三章,第一章描写诗人对于当权者不制止祸乱深为叹息,指出祸乱发生,有父母的人会更加忧伤。第二章写诗人看到那些不法之徒为非作歹,便坐立不安,忧伤不止。第三章则借助劝告友人自警自持这一手法,道出诗人心中愤慨不平,呼吁人们防止为谗言所伤。透过这些叙述,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形象:他生在乱世,却不随波逐流,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国事的关切。即便环境险恶,他也不肯念乱。
诗歌通过悠扬的诗句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风险和无奈困顿的感受和态度。此外,诗中对祸乱冷静而深刻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于时局的敏锐洞察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这首诗也提出了令人深思的问题:在乱世之中,该如何面对逆境、保持希望、追求真理呢?因此,《沔水》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古代诗歌,更是一幅具有深意的社会画卷,值得我们加以鉴赏和思考。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小雅·沔水》是一首语言简慢、意境深远的古代诗歌,早在《毛诗序》中就被认为是“规宣王”之作。然而,这首诗并未具体说明所规之事究竟是什么,因此历来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推测。
在现代学者的研究中,朱熹认为《小雅·沔水》是一首表达忧乱之情的诗歌,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局势。而今人高亨则认为,在东周初年,平王东迁以后,王朝衰弱,诸侯不再拥护。特别是镐京一带,危机四伏,作者对于这种状况感到忧虑和不安,因此创作出这首诗。
总之,《小雅·沔水》这首诗歌通过悠扬的诗句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风险和无奈困顿的感受和态度。同时也激励着人们在面对日益复杂和不确定的现实环境时要时刻保持警觉和谨慎,力求在困境中寻找和把握机遇。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漫漫水溢两岸流,倾注大海去不休。(注:形容流水奔流不停)
天上游隼迅捷飞,时而飞翔时停留。(注:隼是一种速度快的猛禽)
可叹可悲我兄弟,还有乡亲与朋友。(注:对于丧事,亲人友人都会感到悲痛)
没人想到止丧乱,谁无父母任怀忧?(注:表示对于突然丧事导致的困难和痛苦的思考和感慨)
漫漫流水两岸溢,水势浩荡奔腾急。(注:形容水势汹涌,如同台风洪水一般)
天上游隼迅捷飞,高高翱翔可任意。(注:隼在天空中飞翔非常自由)
想到有人不循法,坐立不安独悲凄。(注:针对法纪混乱,导致民众安危的担忧和不安)
心中愁苦无处诉,久久难忘积胸臆。(注:对于内心的苦闷和痛楚,在外无法发泄)
天上游隼迅捷飞,沿着山陵飞来回。(注:隼在山陵间自由飞翔,形容景色宜人)
流言蜚语四处传,无人制止和反对。(注:指谣言和流言满天飞,无人处理和制止)
告诫朋友应警惕,种种谣言正如沸。(注:教导身边的人要小心处理谣言,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译文及注释详情»
佚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