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译文及注释:
雁飞过霜冷透帷幕。月云轻轻地护卫着,嫩冰还很薄。溪水照着梳子和镜子。想起含香弄粉,艳妆难以学习。玉肌瘦弱,被龙绡重重地衬托着。倚着东风,一笑嫣然,转眼间万花羞落。
寂寞。家乡在哪里?雪后的园林,水边的楼阁。瑶池的旧约。鳞鸿更不知道依靠谁。粉蝶儿只知道寻找桃花和柳树,开遍了南枝却还未满足。只能伤心地听着冷落的黄昏,数着几声画角。
注释:
雁霜:指秋天的霜冻,因为此时候雁会南飞。
幕:帐篷。
护:保护。
嫩冰:指初冬时的薄冰。
溪奁:指溪水中的石头。
照梳掠:指阳光照在水面上,像是梳理和拨动一样。
想含香弄粉:指女子化妆打扮。
艳妆难学:指化妆需要技巧和经验。
玉肌瘦弱:指女子身体瘦弱,皮肤白皙如玉。
龙绡:指一种华丽的丝绸。
倚东风:指女子依靠着东风,轻盈地转身。
嫣然:指女子的微笑。
转盼万花羞落:指女子的目光转动,像是万花都害羞地低下了头。
寂寞:指孤独、寂寞的心情。
家山何在:指思念故乡。
雪后园林:指雪后的园林景色。
水边楼阁:指水边的楼阁建筑。
瑶池旧约:指传说中的仙境瑶池,表示对过去美好的回忆。
鳞鸿:指鸟类,比喻有才华的人。
粉蝶儿:指蝴蝶,比喻女子。
寻桃觅柳:指寻找美好的事物。
开遍南枝未觉:指春天的花开得很美,但是女子却没有注意到。
冷落黄昏:指孤独、寂寞的黄昏时光。
数声画角:指吹奏的乐器,表示孤独的心情。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文章描述了辛弃疾的一首词作《青玉案·元夕》。
该词被认为是写于1194年,全词描绘了一幅冬天的画面,通过烘托手法,把环境的凄苦和人物的情感描绘得十分生动。
在词中,作者使用了“霜寒透幕”的形象来描述冬天的寒冷,同时借用了晚唐诗人韩偓的诗句“云护雁霜笼澹月,雨连莺晓落残梅”来进一步传达出冬天的严酷环境。
接着,作者转入写梅花,将梅花与冬天环境相对照,使梅花显得更加坚强,更加美丽。而“溪奁照梳掠”一句,则是描述了女子在清泉边梳妆打扮的情景,表达出她们的自信和坚韧。
随后,作者用“龙绡衬着”来形容女子的装扮,暗示他们的高洁纯洁,更突显了她们的美丽。然后,通过“静候东风,转盼一笑嫣然”的描写,把女子的美丽和自信展现得淋漓尽致。
下片则是用“寂寞”来点明背景,表达出人物内心的凄苦和孤独之感。最后通过“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冰合未能行”一句,再度反映出环境的严酷,而作者也借此表达了他对故乡的那份思乡之情。
总之,《青玉案·元夕》这首词作,通过描述冬天的环境,描绘了一个坚韧而美丽的女子形象,同时表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整首词作层次分明,描写生动,是一篇精美的佳作。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的创作涵盖了爱情、离别、乡愁、宫廷生活等各个方面,展示出了他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才华。
在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的时候,辛弃疾与好友赵晋臣相聚于瓢泉,共同创作了二十余首唱和之作。这些词作品的创作背景与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
辛弃疾的父亲曾担任过宣徽使,他自幼受到优越的教育和熏陶。后来,他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先后担任过江州知州、湖州通判等职务。然而,由于忠言逆耳,他多次被罢免官职,甚至被贬谪到岭南等地。
在这种背景下,辛弃疾的词作中不难发现闲适自得、豁达开朗的气氛。尤其是与赵晋臣的唱和之作,更是流淌着词人平易近人的情感和神韵。这些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自然和爱情的热爱和感慨,表达了辛弃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也是辛弃疾词作的一大特点。
总的来说,辛弃疾创作的二十余首唱和之作,是他在官场诸多颠沛流离的经历中,与好友共同写下的纯真、自然、豁达的作品。这些作品既展现了词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又反映出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对生活所抱有的向往。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浓霜浸透了窗间的帷幕。现在正是云轻月冷,层冰未消的时候。梅花临水照镜。有人想涂抹胭脂,却学不成半点富艳妖媚之态。在朦胧的月色笼罩下,寒梅依然是玉洁清瘦的本色。想像春风中的梅花,流盼一笑,百花失色。寂寞。故乡在哪里?雪后的园林,水边的楼阁。虽然有瑶池以前的约定,但托谁捎去书信?粉蝶只懂得亲近桃柳,梅花开满了南枝却没有发现。只留下梅花在黄昏中,独自冷落伤感。
注释:
- 浓霜:指厚重的霜。
- 窗间的帷幕:指窗帘。
- 云轻月冷:形容天空云淡月寒。
- 层冰未消:指冰封的景象还没有完全消失。
- 梅花临水照镜:指梅花倒映在水中犹如照镜。
- 胭脂:古代女子用于化妆的一种红色颜料。
- 富艳妖媚之态:形容浓妆艳抹的妇女姿态狂野不羁,过于张扬。
- 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 玉洁清瘦:形容寒梅清秀、洁白、苗条。
- 想像:思索、想象。
- 春风中的梅花:指梅花在春天风中舒展的样子。
- 流盼一笑:形容人笑起来诱人心醉。盼:注目期待;流盼:美好的目光流淌出来。
- 百花失色:形容梅花的美丽超过了其他花卉。
- 故乡:指辛弃疾的家乡。
译文:
厚重的霜浸透了窗帘。此时正值云淡月寒、冰封未消的时节。梅花倒映在水中犹如照镜。有人尝试化妆涂抹胭脂,但却无法化成富丽堂皇、妩媚动人的姿态。在山寨的月色笼罩下,寒梅依旧是纯粹、洁白、苗条的原本。想象着春风中的梅花,流淌出心爱的目光,让其他花朵黯然失色。寂寞。故乡在何方?雪后的园林、水边的楼阁。尽管曾有瑶池之前的约定,但现在谁来捎去信笺呢?粉蝶只能亲近桃柳,却没能发现梅花开遍南枝。只有梅花在黄昏中独自凋落,让人感到孤寂和忧伤。
译文及注释详情»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人物。
辛弃疾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曾担任过数次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多次被贬。他早年受到诗人苏轼的影响,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其中包括《青玉案·元夕》、《满江红·怒发冲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这些诗歌以慷慨激昂、豪放洒脱、雄浑豪迈的风格,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对悲惨命运的反抗。
除了文学创作,辛弃疾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曾历任守江州、守河南府等重要军职,参与过多次战争。他的战略勇毅果敢,赢得了许多胜利,被封为“武学先生”。
然而,辛弃疾一生多次被贬,直到晚年才得以回京,但当时已身患重病,不久便去世了。他的诗歌和文学成就被后世誉为“辛词家”,被列为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收入《辛文房四库全书》等多种文集,影响深远,被后人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