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译文及注释:
惆怅彩云飞,彩色的云朵飘荡着,让人感到无限忧愁。
碧落知何许,蓝色的天空深不可测,让人不知所措。
不见合欢花,没有看到那盛开的合欢花,让人感到孤独。
空倚相思树,孤独地倚在相思树下,思念着远方的人。
总是别时情,总是在分别时感到无尽的情感。
那待分明语,渴望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判得最长宵,度过了最长的夜晚。
数尽厌厌雨,数着无聊的雨水,让人感到烦躁。
注释:
惆怅:忧愁、伤感。
彩云:多彩的云彩。
飞:飘散、消散。
碧落:蓝色的天空。
知何许:不知道是什么地方。
合欢花:传说中的爱情花。
空倚:孤独地倚靠。
相思树:传说中的相思树,象征着相思之情。
别时情:分别时的感情。
分明语:明确的话语。
判得:算出、推算出。
最长宵:最长的夜晚。
数尽:数过、数完。
厌厌雨:连绵不断的雨。
译文及注释详情»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出生于满汉融合时期,家庭有贵族背景,兴衰与王朝国事有关。他曾在宫廷任职,但渴望过平淡的生活,他的诗词创作体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他的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