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译文及注释:
遥远的夜晚,我漫舞在清瑟的音乐中,西风吹拂着翠绿的萝藤。
残留的萤火虫停在玉露上,早期的候鸟掠过金河。
高大的树木在清晨时分依然茂密,远处的山峰在晴朗的天空下更加壮观。
一片叶子从淮南飘落,我感受到洞庭湖波涛的自然韵律。
注释:
遥夜:深夜。
泛:漂浮。
清瑟:指古代的一种弹奏乐器。
西风:指从西方吹来的风。
翠萝:青翠的藤蔓。
残萤:指夜晚飞舞的萤火虫。
栖:停留。
玉露:指夜晚的露水。
早雁:指早春时节南飞的大雁。
拂:掠过。
金河:指黄河。
高树:指高大的树木。
晓:天刚亮的时候。
还:依然。
密:茂密。
远山:指远处的山峰。
晴:晴朗的天气。
淮南:指淮南地区。
一叶下:指一片树叶落下。
自觉:感觉到。
洞庭:指洞庭湖,湖泊名。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早秋》是唐代诗人许浑所作的一首咏物诗,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色和氛围。整首诗以清丽的笔调,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和意境的画面。
首句“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描述了一片清冷而寂静的夜晚,长夜中清澈的瑟音与微风起伏的青萝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沉静的氛围。接下来,“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这两句诗,精彩地描绘了初秋特有的景象。残萤在夜晚里飞舞,栖息在草地上,与洁白的玉露交织成了一幅细腻而含蓄的画卷。早晨时分,远方的大雁掠过金色水面,展示出壮美而自由的飞行姿态,也突显出秋天即将到来的信号。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这句诗描述了初秋早晨的山林景色,形容山峦起伏、树木葱茏,充满生机和活力。最后一句诗“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则是通过一片落叶表达出秋天已经逐渐来临的信息。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有一片叶子落下,就意味着整个天下都进入了秋天。诗人用淮南一叶代表整个秋天到来的预示,并将联想引向了洞庭湖的景象,使全篇诗文达到一种深远的意境。
总的来说,《早秋》以其清新、含蓄的笔调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初秋的景象,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敏感和剔透的感悟。它使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技巧,赋予了诗歌以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涵,是一篇优秀的唐代风物诗篇。
赏析详情»
鉴赏:
这首咏物诗名为《早秋》,作者通过对早秋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神清气爽、悠然自得的景象。整首诗围绕着“早”字展开,表现出早秋的清爽和迷人之处。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来生动地描绘这个美丽的季节。
首先,诗中使用了许多具有早秋特色的事物,如“残萤”、“早雁”以及“晓还密”。这些形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而宁静的环境中。接着,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高低远近的描写手法,描绘了大自然中不同景象的层次感。比如,“洞庭波似芙蓉”这句,在表现湖水波纹的同时,也将读者带入了广阔湖面的视角,增强了诗歌的精神层次感。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韵律流畅,诗句间互相呼应,与自然融为一体。最终,诗歌勾勒出一个早秋的自然景象,其清新、宁静的氛围,带给人们舒适而深远的思考。作者通过这首诗向读者展现出大自然之美,同时也传达了生活中的深刻内涵,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漫漫长夜中泛流着琴瑟的清音;青萝轻拂好象有西风飕飕而生。白露凝珠的野草栖留几只残萤;秋之晨雁群掠过银河向南飞腾。高大的树木拂晓看来尚未凋零,阳光下遥望远山层次格外分明。淮南子有一叶落而知岁暮之句;我悟到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情。
注释:
1. “漫漫长夜”形容时间长,指黑夜无限延长。
2. “琴瑟”的清音是指悠扬动听的乐声。
3. “青萝”是植物名,这里指它轻拂的姿态。
4. “西风飕飕而生”形容风声嘹亮,声势猛烈。
5. “白露凝珠”的野草指露水滴在草上,珠光闪烁。
6. “残萤”是萤火虫的别称,也代表短暂的生命。
7. “秋之晨”指早晨的秋天,寓意万物化生的季节。
8. “银河”是天上的河流,形容秋天天空中银灰色的色彩。
9. “向南飞腾”指季节已经到了南迁的时候。
10. “高大的树木”形容生命力强壮,枝繁叶茂。
11. “拂晓”指天色渐亮的时候。
12. “遥望远山层次格外分明”形容远山清晰可见,景色宜人。
13. “淮南子”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他的著作《淮南子》中有“一叶落而知岁暮”的名言,意思是观察自然现象可以推断季节变化。
14. “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情是指通过欣赏自然风景,领悟诗意和美感。
译文及注释详情»
许浑简介: 许浑(816-872),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出身于河南洛阳,官至江州司马,七五律尤佳,擅长写景,其作品抒发出深沉的思想感情,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之语。许浑的代表作有《登鹳雀楼》、《游洞庭》、《游湖楼》等,被誉为“晚唐四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