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译文及注释: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称良家女,孤独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位高不足论,不能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是一首抒发哀愁、赞美高尚品格的佳作。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他深沉的思想和敏锐的观察力描绘了佳人的不幸遭遇和高尚情操。
诗歌开头就点题:“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诗人先描述佳人貌美和品质高尚,然后再写出她的孤独之苦。这样的开头,为整首诗画下了一个浪漫的情景,同时也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
接下来的两句“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今日忽成悲,姑妄听穴居。”则向读者展现了佳人深重的伤痛。她的亲人遭受战乱的残酷折磨,而她自己也被迫隐居荒凉而孤独的山谷之中,心境无比悲凉。
第二段表述了佳人的悲剧遭遇,“闻道阊门营,纷纷扰扰妇。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她的丈夫因为一些不可知的原因,将她抛弃,并带着新妇回门。佳人的痛苦和绝望展现在这两句深情的句子里。
第三段是诗人对佳人品质的称赞:“出则忧其国,入则忧其身。奔走如市朝,不见棘薪人。”佳人的高洁品质体现在她对国家民族和自身命运的关注上。即使她自己遭遇不幸,也从不忘记国家民族的命运。而她的品格高洁,让她不去与世俗之人为伍。
整篇诗歌以清新的笔调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杜甫在这首诗中不仅表现出对佳人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关注,更赞美了佳人的高尚品格。他用深情的笔触,生动地刻画出佳人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她悲剧遭遇的无助和无奈,也让读者铭记她高尚情操的闪光。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杜甫的《佳人》是一首唐代诗歌,其创作背景可追溯到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季。当时,安史之乱已经发生了五年,这场战乱使得唐朝国家和社会都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杜甫作为一名官员,对于国家民族的命运一直十分关注,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最终却落得弃官漂泊的窘境。
在758年6月,杜甫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随后,他在短暂的时间内便被迫辞去了这个职务,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活。为了生计,杜甫带着妻子翻山越岭来到了边远的秦州,在那里靠采橡栗、负薪度日。在这样的环境下,杜甫写下了《佳人》这首诗。
虽然杜甫身处艰难的境地,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对国家的大义,对于国家的命运一直心系于民。这种高风亮节的气质与《佳人》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很相像,让人感受到了杜甫的真挚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责任感。诗中所表现的并不是纯粹的寄托,而是一种写实的情感体验,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唐朝国家的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借他人之酒以浇胸中块垒,在女主人公身上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关注。他以女主人公为化身,通过描绘其美貌、温柔、聪慧等特点,体现了对于美好生活、对于和平稳定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杜甫的个人情感表达,更蕴含着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和反思。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下来的花儿不肯插在头上,只喜欢采摘满把的柏枝。天气寒冷,她的衣服显得更加单薄,黄昏时分,她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注释:
1. 举世无双:形容某个人或物绝无仅有、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2. 府第:指带围墙的大院子,多为官僚豪门住所。
3. 飘零沦落:遭遇不幸而流离失所。
4. 关中:中国地理名词,指现今陕西、甘肃、山西三省交界的一带地区。
5. 官居高位:成为官员且职位高居的意思。
6. 尸骨:人的尸体已经腐烂后所剩下的骨头。
7. 世俗人情:指社会上常见的习俗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
8. 随风而转的烛火:形容稳定性差、易变的事物。
9. 轻薄子弟:指轻浮、不负责任、不珍惜感情的年轻男子。
10. 合欢花:婚姻之花,象征爱情、婚姻的美好。
11. 夜合:合欢花在夜晚合拢开放的意思。
12. 鸳鸯鸟:一种雌雄配对生活一辈子的鸟类,象征恩爱夫妻。
13. 浑浊:形容水或液体不清澈、混浊。
14. 侍女:主仆关系中的女仆。
15. 维持生计:维持日常生活所需的费用。
16. 青萝:一种常见的攀缘植物。
17. 茅屋:以茅草为顶盖的房屋。
18. 柏枝:柏树的枝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于象征坚贞不屈、沉着冷静等。
19. 衣衫:泛指衣服。
20. 单薄:形容衣服不够厚实,保暖效果不好。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