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
吴山全接汉,江树半藏云。
振锡林烟断,添瓶涧月分。
重栖上方定,孤狖雪中闻。
译文及注释:
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
渐渐老去,思念故乡,羡慕你先回去了。
吴山全接汉,江树半藏云。
吴山连成一片,与汉水相接,江边的树木半藏在云雾之中。
振锡林烟断,添瓶涧月分。
敲响木鱼的声音在林中回荡,烟雾渐渐散去,涧中的月光更加明亮。
重栖上方定,孤狖雪中闻。
孤独的狐狸在雪中听到了上方的重栖之鸟的鸣叫声。
注释:
渐老:逐渐变老。
念乡国:思念故乡。
先归:先回到故乡。
独羡君:羡慕你能早日回到故乡。
吴山:指江苏吴县的山。
全接汉:指吴县山与汉水相接。
江树:江边的树木。
半藏云:半被云雾遮掩。
振锡:指振动佛像的铃铛。
林烟断:林中的烟雾散去。
添瓶:加满水的瓶子。
涧月:涧中的月光。
重栖:再次栖息。
上方:山顶。
定:安定。
孤狖:孤独的狐狸。
雪中闻:听到了雪的声音。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本文所描述的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送别》。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与僧人南归的情景,表现了离别的感伤和对远方的渴望,并呈现出修禅学道的孤独与艰辛。
首先,诗中的前四句描绘了作者与僧人的悲欢离合。作者借助“叶落归根”的俗语暗示自己如同叶落,思念着故乡;而当僧人南归时,作者则流露出钦羡之情,勾起了自己心中对故乡的思念。两位曾在一起生活过的僧人,在分别时难舍难分,作者不舍,目送友人背影消失。同时,作者用“吴山”、“汉地”来比喻相隔遥远的距离,并以“心心相印”来表达自己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这种情感上的联系超越了空间上的距离。
其次,后四句描绘了僧人南归途中所经受的艰难历程,以及他修禅学道时的孤独。友人回到寺院,开始了新的修禅生活。在归途中,他遭遇了无处化缘的困境,只好以涧水充饥。这种艰辛历程体现出修行的艰辛与苦难。最后一句“孤狖雪中闻”,描绘了一个清冷而孤独的情景,折射出僧人修行时心静如水、近乎禅定的状态。而前一句“重栖上方定”则表现了修道者安住于高处,远离尘世的追求和干扰,进入一种超然的状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在情感层面和意象层面上均极具表现力,体现了唐代诗人王之涣深厚的感情和高超的艺术技巧。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文学价值和美学魅力。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年纪渐长便生故土之思,很羡慕您能够先我而行。吴山与汉地相隔不远,江边树仿佛藏于烟云之中。振动锡杖走入荒地,不免以涧水果腹,饥饿难忍。
年纪渐长便生故土之思(nían jì jiàn zhǎng biàn shēng gù tǔ zhī sī):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强烈。
很羡慕您能够先我而行(hěn xiàn mù nín néng gòu xiān wǒ ér xíng):非常羡慕您比我先行一步。
吴山与汉地相隔不远(wú shān yǔ hàn dì xiāng gé bù yuǎn):吴山与汉地相距并不远。
江边树仿佛藏于烟云之中(jiāng biān shù fǎng fú cáng yú yān yún zhī zhōng):江边的树木仿佛隐藏在烟云之中。
振动锡杖走入荒地(zhèn dòng xī zhàng zǒu rù huāng dì):举起锡杖行走在荒凉的地方。
不免以涧水果腹,饥饿难忍(bù miǎn yǐ jiàn shuǐ guǒ fù, jī è nán rěn):难免只能吃山涧中的野果果腹,并且饥饿难以忍受。
你又回寺院练习禅定,听那孤独的猿猴雪中长鸣(nǐ yòu huí sì yuàn liàn xí chán dìng, tīng nà gū dú de yuán hóu xuě zhōng cháng míng):你又回到寺院里练习禅定,听着那孤独的猿猴在雪中长时间地鸣叫。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长简介: 宋朝诗人,作者信息正在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