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译文及注释: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喜逢重阳节,更好的酒今天新酿成。看到碧水和丹山,黄芦和苦竹。头发已经全白,鬓角不能没有黄菊。愿在酒杯前长谈兄弟之情,像金玉一样珍贵。)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统率豺虎,御边疆,号令明,军威严。内心愿望,平定敌寇,保护百姓,安定国家。日月常悬挂着忠烈的胆识,风尘遮挡住奸邪的眼睛。期待天王下诏,早日招安,心中才能满足。)
注释:
重阳:重阳节,古代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
更佳酿:指更好的酒。
新熟:指新鲜的酒。
碧水丹山:形容景色美丽。
黄芦苦竹:指景色中的芦苇和竹子。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形容岁月不饶人,人老珠黄。
樽前长叙弟兄情:指在饮酒时畅谈兄弟之情。
如金玉:形容兄弟之情珍贵如金玉。
统豺虎:指统治猛兽,比喻治理国家。
御边幅:指守卫边疆。
号令明:指号令清晰明确。
军威肃:指军队威武肃穆。
中心愿:指内心的愿望。
平虏保民安国:指平定外敌,保护百姓,维护国家安宁。
日月常悬忠烈胆:指忠勇的人们时刻准备为国捐躯。
风尘障却奸邪目:指忠勇的人们能够挡住奸邪之人的目光。
望天王降诏:指期待天子下诏,表示对国家的忠诚。
早招安:指早日平定战乱,使百姓安居乐业。
心方足:指内心满足。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段文字是关于《水浒传》中的宋江在重阳节饮酒赏菊时候的思考。整篇文章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主要是宋江欣赏自然景色,感叹时光匆匆,展现出一种心境平静的气息;而下半部分则是宋江对自己和兄弟们未来的思考,他希望有机会为国家保护人民和征讨寇虏,谋取兄弟们的前程,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混乱的担忧。
上片中宋江的心情平和,享受着美好的自然风景和新酿的美酒,但同时也不忘分享兄弟情谊,这体现了他心中的兄弟情义。通过描绘眼前丰富的景色和自己的情感,宋江将读者带进了一个怀揣美好的愿景中,这种优美的自然景色与兄弟情谊融合在一起,仿佛呈现出一幅恢宏的画面,引起读者对人性美好的向往。
下片中宋江对兄弟们未来的前程和江湖混乱的担忧凸显出他作为领袖的责任感。他怀着忠义之心,但是却发现社会的乱象无助于理清奸邪。在不稳定的时代背景下,宋江希望通过招安的手段保护人民,兄弟们得到崇高地位,并谋取前程。这种对未来的展望和自己在其中扮演角色的期望,表达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也呈现出他在面对外部环境时所表现出的坚毅与果断。
总体来说,这段赏析是一篇通过宋江在重阳节饮酒赏菊时的思考,表现了他对自然和人性美好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领袖身份下的责任与担忧。这种表现方式将学术研究和文学情感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出读者的共鸣,有力地展现了宋江的形象和态度。
赏析详情»
宋江简介: 宋江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出生年份不详,据传是北宋宣和年间(1125-1133年)的人。他原本是郓城县押司,后来加入梁山泊,成为梁山一百单八将之首,被称为“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 在托塔天王晁盖阵亡后,宋江成为了梁山的首领,极力推动接受朝廷的招安,并在被招安后率领梁山兄弟先后攻打辽国以及田虎、王庆和方腊率领的起义军。回朝后不久,宋江被奸臣高俅等人用毒酒害死,死因具体时间不详。 历史上,宋江确有其人,他是北宋宣和年间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后来投降宋朝,成为官兵。但与《水浒传》中描述的宋江形象有所不同,历史记载中并没有提到宋江加入过类似梁山泊的义军组织。《水浒传》是一部具有文学艺术价值的小说,对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都有一定的反映和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