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首 / 杂咏三首》拼音译文赏析

  • shī
    sān
    shǒu
    /
    yǒng
    sān
    shǒu
  • [
    táng
    ]
    wáng
    weí
  • jiā
    zhù
    mèng
    jīn
    mén
    duì
    mèng
    jīn
    kǒu
  • cháng
    yǒu
    jiāng
    nán
    chuán
    shū
    jiā
    zhōng
    fǒu
  • jūn
    xiāng
    lái
    yìng
    zhī
    xiāng
    shì
  • lái
    chuāng
    qián
    hán
    meí
    zhù
    huā
    weì
  • jiàn
    hán
    meí
    wén
    niǎo
    shēng
  • xīn
    xīn
    shì
    chūn
    cǎo
    weì
    xiàng
    jiē
    qián
    shēng

原文: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相关标签:思念

译文及注释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家住在孟津河畔,门口正对着孟津渡口。
经常有从江南来的船只,是否有信寄到家中呢?
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
等到明天,寒梅还未开花。
已经看到寒梅开花了,又听到鸟儿的啼叫声。
心里想着春天的草木,担心它们会在门前生长。
注释:
家住孟津河:孟津河是黄河的支流,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门对孟津口:指作者的家门正对着孟津河的入口。

江南船:指从江南地区运来的船只。

寄书家中否:问家里是否收到了江南来的信件。

君自故乡来:指朋友从故乡来到作者的家中。

应知故乡事:认为朋友应该知道故乡的情况。

绮窗:华丽的窗户。

寒梅著花未:指寒梅虽然已经开花,但还没有完全盛开。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指作者已经看到了寒梅开花,也听到了鸟儿的啼叫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指作者非常关注春天的草木生长,担心它们会在自己的门前生长。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三首题为“两夫妇别后相思”,是佚名作品,描述了分别的男女对彼此的思念和盼望。这些诗以微婉蕴藉的风格特点为主,将两个角度的感情活动细致地描绘出来。 第一首诗从女主人公的角度出发,描述了她每天在家门前观看江南来的船只,期待着丈夫寄来的书信。虽然渡头常有江南船,但是丈夫却始终未能给她带来消息,女主人公的思念感情时而燃起,时而失落,最终的结句“寄书家中否”也表达了她内心不断变幻的希望与失落。 第二首诗则从男主人公的角度出发,通过询问故乡事,表现他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和思念。这里的“故乡事”不仅包含了现实生活上的方方面面,更是一个特殊的情感符号,代表了男主人公对过去美好回忆的缅怀,对家乡亲友的想念,对未来的向往。这种思念之情既是对故土的爱护,也是对离别的不舍。 第三首诗则从女主人公的角度出发,表现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女主人公每当闲暇无事时就会在庭院中悄悄移动几朵桃花,象征着自己的思念和期盼。虽然这些桃花最终也只能落在自己的手中,但它们却成为了女主人公的精神支持和情感港湾。同时,这里的“冤家”也包含了男主人公,两人之间的互动更加丰富而有趣。 总之,这三首诗都非常精彩,以微妙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两个角色内心的世界。诗人通过精准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洞察力,赋予了这首诗以深远意蕴,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赏析详情»


王维简介
唐朝 诗人王维的照片

王维(692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祖籍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遂为河东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号称“诗佛”。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维早年诗作充满爱国热情,晚年笃信佛教,因此其晚期作品中融合佛法,充满禅意。
王维受母亲影响,精通佛学,其字“摩诘”,是取自佛教的《维摩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