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译文及注释: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在日晚时,江南望向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注释:
丹阳:古代地名,今江苏扬州市丹阳市。
郭里:指丹阳郭门内的街巷。
送行舟:送别离开的船只。
一别心知两地秋:一别之后,心中明白两地都已进入秋季。
日晚江南望江北:傍晚时分,站在江南岸边望向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寒鸦飞过,水面上空旷无人,显得格外悠远。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二:
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情感共鸣,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真挚珍视和对离别的悲凉感受。
这首《送韦参军之二》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和友情的珍视。诗中巧妙地运用了环境气氛的渲染,表现出深刻的意境和情感,让人心生感慨。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送行时的场景和情绪,交代了友人从丹阳外城边经江水离去的情况。作者在“一别心知两地秋”的句子中运用了拆字法和双关语,通过“心”上有“秋”的隐喻表现出人物愁绪万千的情绪。诗的后两句则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的自然转接,表现出作者在江南目送友人行舟的场景,同时对江水阻隔的愁绪也更加深刻。最后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则更加强化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寒鸦的离去和江水的流动都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环境气氛和人物情感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对友情和离别的深切感受和珍视,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传世佳作。
赏析二详情»
赏析一:
《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以别离为主题的佳作,其情感真挚深厚、语言流畅清丽,令人读后心生感慨。诗的第一句“丹阳郭里送行舟”,描述的是友人在丹阳内外城之间乘船出发,是缘起送别的场景。其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则表达了作者惜别之情和对时间的感叹,即在这个秋天,友人将要离开自己去往远方,心中不免有数倍于平时的离愁别绪。而对于这离愁别绪,诗中并没有直接写出,而是通过“秋”的暗示,使得读者更深刻地体味作者心中的无奈和悲哀。
接下来,诗人用“日晚江南望江北”形象地描写了别后的情景,令人感到难舍。友人已经乘舟远去,兰舟渐行渐远,令人心生别离之感。同时,天色向晚,渐渐变得寒冷,连成群的寒鸭在江上飞行。这样的描写不仅令人感受到友人的离去,也让读者深刻地体验到作者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总的来说,《丹阳送韦参军》通过真挚的情感、流畅的语言以及清晰的描写,表现出别离之时人们内心无尽的思念和不舍,赤诚地传达了人们在分别时所抱有的情感。这首诗不仅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一部咏史佳作,反映了唐代时期人们在战乱频繁、迁徙频繁的社会背景下,对于家园和亲人的思念和不能言说的失落。
赏析一详情»
译文及注释:
丹江外城、行舟、江南、江北
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
**丹江(dān jiāng)**:地名,指丹江口城,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和宜都市之间。
**外城(wài chéng)**:相对于内城而言,此处指丹江口城的外城。
**送别(sòng bié)**:送行、告别的意思。
**行舟(xíng zhōu)**:划船行驶的意思。
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
**两地(liǎng dì)**:相隔两地,此处指丹江口城和其他地方相隔遥远。
**悲愁(bēi chóu)**:离别时的悲伤和忧愁。
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
**天晚(tiān wǎn)**:天色晚了。
**江南(jiāng nán)**:地名,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望江北(wàng jiāng běi)**:向江北望去。
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
**乌鸦(wū yā)**:一种黑色的鸟类。
**归巢(guī cháo)**:飞鸟归来到自己的巢穴。
**水悠悠(shuǐ yōu yōu)**:江水缓缓流淌的样子。
【出处】此文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一句。
译文及注释详情»
严维简介: 严维,生卒年未详,大约在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756年左右)在世。他是越州(今绍兴)人,字正文。初时隐居于桐庐,与刘长卿交好。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他曾赴京应试,但未能中举。直到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他凭借着“词藻宏丽”一举中进士科。 严维心恋家山,不愿意仕进,因家境贫寒也无法离家太远。他后来被授予诸暨尉一职,时年已四十余岁。稍后,他历任秘书郎,代宗大历(766-779年)间,严中丞节度河南,成为河南尉,后辟为佐幕府,迁任余姚令。最终,他官至右补阙、秘书郎。 尽管严维生卒年份不详,但他在唐代文坛上的地位不容忽视。据传,他的词藻宏丽,曾被誉为唐代才子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