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间作四首·其三》拼音译文赏析

  • jiāng
    jiān
    zuò
    shǒu
    ·
    sān
  • [
    sòng
    ]
    pān
    lín
  • 西
    shān
    tōng
    xué
    yǐn
    lóng
    gōng
    xíng
    shèng
    sān
    fēn
    guó
    liú
    wàn
    shì
    gōng
  • shā
    míng
    quán
    宿
    tiān
    kuò
    tuì
    退
    feī
    hóng
    鸿
    zuì
    xiàn
    gān
    竿
    guī
    chuán
    péng

原文: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相关标签:咏史怀古写景

译文及注释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汉字译文:
西山通向虎穴,赤壁隐藏着龙宫。这里的景色胜过三分国,波涛流淌万世功。
沙明拳下,宿鹭飞翔,天空广阔,飞鸿回归。最羡慕的是那些钓鱼的人,他们回到船上,雨打在篷上。
注释:
西山:指西岳华山。

通虎穴:传说中华山有一虎穴,通向山腹深处。

赤壁:指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发生在今天湖北省的赤壁。

隐龙宫:传说中的龙宫,隐匿在水底。

形胜三分国:指华山、波阳湖、洛阳三地风景秀丽,各有特色。

波流万世功:指波阳湖的水流,流传千古,是一种永恒的功德。

沙明拳宿鹭:沙明拳是一种拳法,宿鹭指夜晚栖息的白鹭。

天阔退飞鸿:指天空辽阔,飞鸿在其中自由翱翔。

最羡渔竿客:指最羡慕的是那些能够自由自在地垂钓的渔竿客。

归船雨打篷:指在归途中,船只遇到了雨天,篷布被雨水打湿。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文章以黄州赤鼻矶为背景,通过潘大临的视角来描述这里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文章首先介绍了赤鼻矶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提到了苏轼的千古绝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接着,文章通过描绘西山重岭和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将赤鼻矶描述成为虎踞龙盘的形胜之地,是三国时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涌现过许多英雄豪杰,建立了盖世功业,就像大江东去的波浪一样源远流长。 然后,作者将目光投向了身边的实景,描述了沙滩上栖息的白鹭、高飞云端的鸿雁和钓鱼者轻舟归去的幸福与悠闲。最后,作者借用了黄庭坚的评价,点明了潘大临在当时诗歌界的地位和影响。 整篇文章语言简练,行文流畅,富有想象力和感情色彩,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出对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西山、崇山、峻岭,连绵不绝,像与虎穴相连。在赤壁下面对深渊,直插云霄的巨石,仿佛是龙宫的自然屏障。这个地方是三国时期必争的关键位置,当年英雄们建立了伟大功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功业也已经消逝无踪。 俯瞰沙滩,一片明亮,原来是一群白鹭栖息在此。仰望天空,天空如此广阔,一只鸿雁正在扇动翅膀高飞,似乎正在倒退。最让人羡慕的是江边的渔夫,他们可以悠闲地听着雨点敲打船篷的声音,驾船归来。 译文及注释详情»


潘大临简介: 潘大临是宋代江西派诗人,生于黄州(今属黄冈市),字邠老,一字君孚,潘鲠之子。他生卒年均不详,但据传约在宋哲宗元佑中前后在世。潘大临和他的弟弟潘大观都以诗名闻名。 潘大临善于写作诗歌和文学作品,同时也擅长书法,深受苏轼、黄庭坚、张耒等文学家的推崇。 潘大临性格温和,风度独特,给人以尘外之韵的感觉。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尽管潘大临生平年代不详,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品的影响力仍被后人所传颂,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