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拼音译文赏析

  • zèng
    cóng
  • [
    weì
    jìn
    ]
    liú
    zhēn
  • tíng
    tíng
    shān
    shàng
    sōng
    zhōng
    fēng
  • fēng
    shēng
    shèng
    sōng
    zhī
    jìn
  • bīng
    shuāng
    zhèng
    cǎn
    zhōng
    suì
    cháng
    duān
    zhèng
  • níng
    hán
    sōng
    bǎi
    yǒu
    běn
    xìng

原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相关标签:初中古诗古诗三百首咏物

译文及注释
亭亭山上的松树,瑟瑟谷中的风声。
风声多么猛烈,松枝多么坚强。
冰霜正残酷,整年都是如此。
难道不会受到严寒的影响,松树有自己的本性。
注释:
亭亭:形容松树挺拔高大的样子。

瑟瑟:形容风吹树叶发出的声音。

冰霜:指寒冷的天气,有时也指霜冻。

惨凄:形容寒冷、凄凉的样子。

终岁:整个一年。

端正:指坚定、不屈不挠的样子。

罹:遭受、遭遇。

松柏:指松树和柏树,常用来比喻忠贞不屈的品质。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观引向内在的意义,使人思维逐渐深入,领悟到诗歌更深层次的寓意和哲理。整首诗抒发出诗人豁达坚定、坚韧不拔的人生信念,借青松之刚做比喻,境界高远,气度恢宏,传达出一种豁达自由、追求真理、不畏艰险的人生态度,表现出中国文化中“坚毅不屈”的精神风貌。 诗歌用美丽自然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内在的情感和人生追求,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显示出诗人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刻画青松的形态、风声的势力、气候的寒冷、枝条的坚硬等方面的形象描述,客观细腻,深刻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彰显出中国文化中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审美理念。 总之,刘桢这首《赠从弟》(其二)通过对青松的描写,反映出骨骼坚硬、性格坚定、志向远大、不屈不挠的人格风貌,展示出中国文化中“忠诚、坚韧、刚直、清高”的德行和气质,是一首具有深远意义的优秀诗篇。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译文:寒风肆虐,天空中弥漫着弥天大雪),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译文:松树颤动的是枝叶而不是腰干)。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译文:松树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 注释: 1. 松树:一种常绿针叶树,挺拔高大,可长至数十米,枝叶匀称,冬春季开花结果。 2. 山谷:山间低洼处的沟壑。 3. 狂风:强劲、猛烈的风。 4. 松枝:指松树的树枝。 5. 寒意:严寒的气息。 6. 耐寒: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刘桢简介: 刘桢(?-217),字公干,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名士和文学家,同时也是“建安七子”之一。他出生于山东东平宁阳(今山东东平县)人,卒年为公元217年。 刘桢博学有才,是魏文帝曹丕的好友。他以诗文著称于世,尤其擅长于五言诗的创作。与当时的文学家曹操、徐干等人交游甚密,成为当时文坛上的佼佼者。他的诗风遒劲,用语质朴,深受后世文学爱好者的喜爱。今天还有《刘公干集》保存至今,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品。 不幸的是,刘桢晚年因为犯了不敬罪被刑,刑后被署为吏。他在生前虽然遭到了不幸的遭遇,但他卓越的文学成就深受后人推崇,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桢 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