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迁客》拼音译文赏析

  • sòng
    qiān
  • [
    táng
    ]
    chán
  • jiàn
    pín
    gān
    zuì
    nán
    shēn
    ruò
    shùn
    huáng
    chén
    xīn
  • zhī
    huā
    mán
    shì
    dǎo
    yuè
    xiàng
    zhōu
    zhēn
    méng
    xuě
    zhī
    píng
    lóu
    wàng
    beǐ
    yín

原文: 谏频甘得罪,一骑入南深。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
织花蛮市布,捣月象州砧。蒙雪知何日,凭楼望北吟。


相关标签:送别

译文及注释
谏频甘得罪,一骑入南深。
劝谏频繁,甘冒得罪之险,独骑深入南方。
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
如果顺从皇帝的心意,就没有臣子的忠心了。

织花蛮市布,捣月象州砧。
织花布于蛮市,捣月于象州砧。
蒙雪知何日,凭楼望北吟。
被雪覆盖,不知何时,倚楼向北吟唱。
注释:
谏:劝谏、规劝。
频:频繁、屡次。
甘:甘愿、情愿。
得罪:冒犯、得罪。
一骑:一人骑马。
入南深:深入南方。
若顺:如果顺从。
吾皇:我国皇帝。
臣子心:臣子的心意、态度。
织花:织花布,一种彩色绸缎。
蛮市:南方少数民族的市场。
捣月:捣衣服时发出的声音。
象州:古代地名,今广西象州县。
砧:捣衣服时用的砧板。
蒙雪:被雪覆盖。
凭楼:倚着楼台。
望北吟:向北吟诵。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文章是对一首古诗进行了简析。诗文的作者是佚名,而其所描述的内容则是一位被贬谪的官员,即迁客,在离别之际与栖蟾禅师相知好友告别。 从诗文中可以看出,栖蟾禅师与这位被流放到蛮荒远域的朋友的友情是非常深厚的,他对朋友忠诚正直的人品道德赞赏钦佩,同时也对朋友的蒙屈遭贬惋惜哀伤。整篇诗歌的意境非常动情,充满深厚的意蕴。 作者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情感和意义交织在一起,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感受,表达了对友情和正义的追求。整篇诗歌体现了人文情怀和价值观的深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简析详情»


注释
本文中,作者多次使用了“谏”这一词语,意为直言规劝,通常用于臣子向君主提出建议。而“频”则表示频繁、经常的意思,“甘”则表示情愿、乐意的意思。文章中提到“南深”,指的是南方极偏远的地区。 “若顺”二句表示如果只是一味顺着皇帝说话行事,那就不是真正忠臣的本意了。 “蛮”这个词在古代指两广地区,是中原京都极遥远未蒙开化之地。而“蛮市”则是指桂粤地域的市集。捣月则是一个比喻,表示在月下洗衣物。 文章中还提到了象州,始置于公元591年(隋开皇十一年),后来屡次废置,治所均在今广西象州县附近。而“砧”则是洗衣时用的洗衣石。 最后,蒙雪表示得到昭雪平反的意思,而“望北”则是望向长安京都的意思。因为作者被贬谪到南方,所以需要向北望向中原的京都。 注释详情»


栖蟾简介: 这位唐代诗人,俗姓、里居,生卒年均不详,大约在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他居住在屏风岩,曾与诗人沈彬是诗友。其名为“栖蟾”,所作的诗现存12首,收录在《全唐诗》中。 由于资料缺乏,我们无法确定该诗人的生卒年份,进而也无法确认其出生和死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