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这首名为《东山》的诗被认为是《毛诗》中杂篇的一部分,其作者已不可考。据《毛诗序》记载,这首诗与周公东征有关,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士卒劳苦成百上千,但大夫们对周公的归来却赞美有加,因此产生了这首诗。但朱熹《诗集传》则认为这是一首表达士卒思乡之情的诗,也许与周公东征有关,但并非由周公所作。
整首诗共分为四章,每章前四句都相同,叠咏表现了全诗的主旋律。第一、第二章写的是士卒从战争结束后归来的喜悦之情,抓住了装扮的改变这一细节,描写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在还乡途中所遇到的辛酸与艰辛。其中比喻人比作桑林的野蚕,既有类比的手法,又具有深刻的寓意。
第三、第四章则更多地描写了士卒思乡之情,表现了士卒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的心境。在这些凄美的景象中,雨雪交加,行者思家,情感和情境相互交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体而言,这首《东山》表达了士卒们战争归来的复杂内心世界,既有喜悦和欣喜,也有孤独和思乡之情。通过描写他们遭遇的艰辛、所经历的困难和苦难,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充满温情和感人的画面。虽然作者已不可考,但《东山》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及其独特的人文思想仍然为后人所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