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杜甫的《前出塞》以边塞战斗生活为题材,是一组反映唐朝军事扩张和战争带来的苦痛的诗歌。这些诗通过一个士兵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尖锐地讽刺了当时的不义战争,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给兵士和百姓带来的苦难。
前四首描写了征兵者的离别之情,强调了背井离乡、离家投军的困难和痛苦,其中第一首叙述了自己初别父母被迫远戍的情景,第二首描述了上路后的情景,离家已远,死生难料,只好索性豁出性命练习武艺。第三首用“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征途的孤独和烦乱,同时也表现了主人公的自我安慰。
第四首则呈现了不义战争背景下军吏的残暴和驱逼,措辞激愤,表达了主人公和其他征夫的不满和反抗,同时也埋下了揭露不义战争的种子。
后五首写出了征兵者赴军的情况,以身许国,重在刻划以身许国的忠诚和献身精神。其中第六首是对战争的态度,明确表达了诗人的政治观点。第七首叙述了征夫在高山上筑城和守卫的情况,借此描绘了戍边官兵艰苦卓绝的生活境遇。第八首描述了征人初次立功的过程以及对待功劳的态度,表现出征人的顽强和进取,更体现了功名利禄与个人荣耀之间的矛盾。最后一首则自叙他自己从军作战十余年的经历,展现了征人面对诸多困难坚持不懈的毅力和精神,同时也表现了对朝廷扩张战争的无奈和反对。
总体而言,《前出塞》一组诗歌通过细致的描写、动情的抒发,深刻地反映了唐朝扩张路线和战争带来的苦难,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这些诗歌不仅是杜甫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铁骨儒士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文献,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和赏析。
诗文: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