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佚名刘餗,收录于《隋唐嘉话》之中。据记载,此诗创作于唐高宗承贞观年间,当时天下太平安定,国家政务由宰相仪独持,唐高宗一次清晨冷静地前往朝堂,巡视洛水河堤,并骑着马慢慢漫步观赏这美丽的景色。在这种恬静祥和的氛围下,上官仪即兴吟咏出了这首诗。
当时与上官仪一同等候入朝的官僚们听到他的吟咏声后都感到十分惊叹,认为其音韵清亮,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神仙般的飘逸感。可以看出,在唐代当时,文化艺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官员们也颇有文化涵养,对于即兴吟咏的赞赏程度不亚于那些正式的文学作品。
这首诗大约是在龙朔年间(661-663年)上官仪担任宰相期间所作,他通过这首诗将自然美与人文美完美结合,刻画出了洛水河畔秋色宜人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祥和之意。这首诗也因此成为唐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后世广受推崇、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