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篇文章谈到了诗歌界存在的一种现象:重山林隐士诗被贬低,而台阁仕宦诗则受到重视。作者引用了对“格高”这一精神风貌的崇尚,即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有嶙峋傲骨、孤芳自赏的气质。同时,作者也认为台阁仕宦的诗人往往一心追逐功名利禄,只会卖弄学理和琢句雕章来欺世盗名。相比之下,重山林隐士更加注重江湖道学,更有自我脱俗的倾向。
元好问作为一个诗人,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质疑,并通过借用三国时华歆掷金的典故,来批评那些忽视诗歌内涵和自我风貌的人。华歆以为自己不学无术,于是掷金而过,然而实际上,华歆不屑于卖弄功名,他认为自己的才华和品性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人过于追求功名利禄,而忽视自身的品性和风貌。而在诗歌界中,这种现象也是存在的,因为人们更倾向于关注那些名声响亮、受到社会认可的人。然而,重山林隐士诗所代表的自由与独立精神,以及对人生真正意义的追求,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诗文: 出处殊涂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