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拼音译文赏析

  • jiǎn
    meí
    ·
    guǎng
    广
    dōng
    shí
    zhī
    jiàn
    fēng
    tíng
  • [
    sòng
    ]
    liú
    zhuāng
  • shù
    xiāo
    xíng
    shí
    qiáng
    tiǎo
    shī
    náng
    pāo
    liǎo
    náng
    tiān
    hán
    huá
    jiāng
    yuán
    shì
    wáng
    láng
    lái
    sòng
    liú
    láng
  • jiǔ
    hān
    ěr
    shuō
    wén
    zhāng
    jīng
    dǎo
    lín
    qiáng
    tuī
    dǎo
    chuáng
    páng
    guān
    paī
    shǒu
    xiào
    shū
    kuáng
    shū
    yòu
    fáng
    kuáng
    yòu
    fáng

原文: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译文及注释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汉字译文):捆绑着衣裹,夜行十里仍然坚强。挑着装有诗篇的袋子,抛弃了装衣的袋子。天寒路滑,马蹄僵硬。原来是王郎,前来送别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汉字译文):喝得酩酊大醉,兴致高昂地谈论文章。惊倒了邻居的墙壁,推倒了胡床。旁观者拍手大笑,嘲笑他的轻浮和狂妄。轻浮又有何妨,狂妄又有何妨。
注释:
束缊:指束紧衣襟。

宵行:夜间行走。

诗囊:装诗文的袋子。

衣囊:装衣服的袋子。

马蹄僵:马蹄冻僵了。

王郎:指古代传说中的王祥,因为他送别刘郎而被提到。

刘郎:指古代传说中的刘伯温。

酒酣耳热:形容喝醉了的状态。

胡床:一种简单的床铺。

疏狂:形容言行不拘礼法,放荡不羁。

疏又何妨:言行不拘礼法又有何妨。

狂又何妨:放荡不羁又有何妨。


译文及注释详情»


大话词人
刘克庄,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话词人。他生于南宋末年,是一位出身名门的文人,淳佑六年赐同进士出身。他以自己超越时代的思想和雄奇豪放的文风,成为了南宋后期最为著名的爱国文人之一。 刘克庄的词作大多反映现实生活,诗词中透露出的骨气和傲骨,让他成为当时文坛上的杰出人物。他大胆创新,不拘泥于传统,与苏轼等人同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借用古人的意象和方法,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慨融合其中,既有江山美景、人情世故的描绘,也有历史政治、家国情怀的抒发。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让他的词作独具一格,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除了文学方面的才华,刘克庄的爱国情怀更是令人钦佩。他在政治、军事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曾任龙图阁学士,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将领。他认为“善作词者应有所追求,不应只为了取悦观众而行文”,这种坚定的理念使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备受欢迎,至今仍然流传不衰。 刘克庄这位大话词人,用自己的才华和热情,让后人继承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文学风格。他的词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文学珍藏。作为一名具有民族荣誉感的大话词人,刘克庄的形象历久不衰,深入人心,成为我们心中的传奇。 大话词人详情»


煮酒论诗词
己和王迈的情感和豪情。接下来,词人用了“酒至数巡欲罢时,杯泛微光,笑问青天”,这句话表现出友人相送之情景,也展现了词人对未来的无奈和追求。“酒至数巡欲罢时”,说明两人已经喝了不少酒,就在这时,词人抬头看天,感慨万千,他用“笑问青天”,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平之心。 最后,“不知马上何方去,落日黄昏,雁飞云散”,这句话是整首词的压轴之作,也是整个酒宴的收尾之语。前面的描写都是热烈豪放的,到了最后,却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和无奈。词人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去哪里,落日黄昏,雁群逐渐散去,象征着一段美好时光的结束。这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使整个酒宴更具现实意义,也表明词人对自己未来的迷茫和不安。 总体来说,这首词《饯王十二弟》以豪放、激昂的笔调,描绘出刘克庄和好友王迈的离别之情。从诗人的行囊、友人相送到酒宴畅谈,再到最后淡淡的忧伤和无奈,表现出词人坚毅不屈的精神和对友情、文学的珍视和推崇。这首词不仅是一首关于友情和别离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理想和人生的思考和抒发。 煮酒论诗词详情»


赏析
《饯王十二弟》是一首描写刘克庄与友人王迈的离别之作。全篇富有豪放、大度之风,表达了词人倔强而傲慢的性格,同时也表现出他对诗文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上片以临行前的情景为主线,刘克庄夜行十里,挑着诗囊上路,一路不畏艰苦,不惧寒冷,豪情满怀。他抛掉衣囊只带诗囊,表现出书生本色和嗜诗心态。语言夸张、情感高涨的描写,生动再现了旅途之苦和离别之痛。整个上片通过写实的手法展现了词人的豪放、坚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下片则以酒宴为情节,写友人饯别之情景。两位文人在酒宴上畅谈诗文,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他们颇有骨气地睥睨着世俗,狂放不羁,让身旁的邻居们惊叹不已。这部分描写充满自傲与豪情,展现了词人的风度和尊严,也折射出他对友谊和文学的热爱。 总之,《饯王十二弟》这首词通过细腻生动的语言描写,表现出刘克庄倔强的个性和热爱诗文的精神。透过述说友人相送之情景,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他对友情和文化的珍视和推崇。整篇词以大气磅礴、豪放洒脱的笔调,彰显出曾经被贬但仍坚守天性的刘克庄的人格魅力。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词的创作背景可追溯到宋理宗嘉熙三年,即公元1239年的冬天。当时,著名文学家刘克庄被贬到了广东。他一直以来都坚持锐意改革,却屡遭打击。他自比唐代诗人刘禹锡,后者因讽刺朝中新贵而被贬。而刘克庄则因为《落梅》诗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之句,被人指为“讪谤当国”而被罢官。在此之前,他已经被削职三次。在《病后访梅九绝》中,他曾写下:“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却被梅花累十年!”这表达了他的愤慨、怅然之情和清品傲骨。 刘克庄曾在与王实之交往中称赞他为“天壤王郎,数人物方今第一。”(《满江红·送王实之》)这是对这位好友的高度评价,也反映出对他的敬重和赏识。在刘克庄奔赴广东之际,王实之夜半相送,两人之间情谊之真挚已然可知。 这篇词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在刘克庄被贬至广东的崎岖路途中,他心中充满了怨愤和不平之气。他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同时也借用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比喻,传达了自己尽管被贬,仍然有所坚守的决心与信念。 创作背景详情»


注释
1.束缊:指捆绑麻草做成的火把,用于照明或赶路。 2.王郎:指宋代诗人王迈(1184~1248),字实之,仙游(今属福建)人。他曾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王迈为人刚直敢言,是一位有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与刘克庄交往密切,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 3.胡床:是古时一种简易的床铺,由几根木棍和草席拼成,没有床腿,可以折叠收纳,便于携带和使用。 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举着捆麻火把在夜里走了十里有余,只顾得挑着诗囊赶路却丢掉了衣囊。天气寒冷道路湿滑马蹄都冻得发僵,原来是王先生实之来送刘先生克庄。 【汉字译文】 举(jǔ)着捆(kǔn)麻(má)火(huǒ)把(bǎ)在(zài)夜(yè)里(lǐ)走(zǒu)了十(shí)里(lǐ)有(yǒu)余(yú),只(jǐ)顾(gù)得(dé)挑(tiāo)着(zhe)诗(shī)囊(náng)赶路(gǎnlù)却(què)丢(diū)掉(diào)了衣(yī)囊(náng)。天(tiān)气(qì)寒(hán)冷(lěng)道(dào)路(lù)湿(shī)滑(huá)马(mǎ)蹄(tí)都(dōu)冻(dòng)得(de)发(fā)僵(jiāng),原(yuán)来(lái)是(shì)王(wáng)先(xiān)生(shēng)实(shí)之(zhī)来(lái)送(sòng)刘(liú)先(xiān)生(shēng)克(kè)庄(zhuāng)。 【注释】 举着捆麻火把:捆绑麻草做成的火把。夜里行路不便,用火把照明。 诗囊:装藏诗句的袋子。 衣囊:装藏衣物的袋子。 天气寒冷:指气温较低,风寒刺骨。 道路湿滑:路面潮湿,容易滑倒。 王先生实之:古代客人常常带实物作为见面礼,也可以送别。 酒喝到半酣耳根子发热谈论着文章,论说声惊倒了邻居的墙推倒了胡床。 【汉字译文】 酒(jiǔ)喝(hē)到(dào)半(bàn)酣(hān)耳(ěr)根(gēn)子(zǐ)发(fā)热(rè)谈(tán)论(lùn)着(zhe)文章(wénzhāng),论(lùn)说(shuō)声(shēng)惊(jīng)倒(dǎo)了邻居(línjū)的(de)墙(qiáng)推(tuī)倒(dǎo)了胡(hú)床(chuáng)。 【注释】 酒喝到半酣:形容已经喝了不少的酒,略微醉意。 耳根子发热:指酒兴盛,身体内部感觉发热。 谈论着文章:指两人在喝酒的过程中谈论文学艺术方面的话题。 声惊倒了邻居的墙:形容两人的说话声音很大,震动了邻居家的墙壁。 胡床:一种简易的床铺,由几根木棍和草席拼成,没有床腿。 旁观的人拍手笑这两人太粗梳狂放,我们回应说粗疏又怎样狂放又怎样! 【汉字译文】 旁观(pángguān)的(de)人(rén)拍(pāi)手(shǒu)笑(xiào)这(zhè)两(liǎng)人(rén)太(tài)粗(cū)梳(shū)狂放(kuángfàng),我们(wǒmen)回(huí)应(yìng)说(shuō)粗疏(cūshū)又(yòu)怎样(zěnyàng)狂放(kuángfàng)又(yòu)怎样(zěnyàng)! 【注释】 旁观的人:指在场的其他人。 拍手笑:形容笑声十分欢快。 粗梳狂放:形容言行不拘束,个性奔放。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刘克庄简介: 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他是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他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如“节令辞”、“节令词”、“节令句”等,推动了词艺术的发展。他的著作有《刘克庄集》、《节令辞》、《节令词》、《节令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