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
译文及注释:
守得莲花开,结伴游。约定在萍叶上的兰舟上开怀畅游。来时,浦口的云随着船桨飘荡,采完花后,江边的月亮已经满了整座楼。花儿不说话,水却不停地流淌。年复一年,我们为了花儿的忧愁而不断努力。明天,如果万一西风吹动,我们也要像花儿一样坚强,不让秋天轻易地侵蚀我们的容颜。
注释:
守得莲开:守候莲花开放的时刻。
结伴游:一起游览。
约开萍叶上兰舟:约定在荷叶上开放的时候一起乘坐兰舟。
来时浦口云随棹:来的时候,浦口的云随着船桨飘动。
采罢江边月满楼:采完荷花后,到江边的楼上欣赏满月。
花不语,水空流:荷花无言,水流不息。
年年拚得为花愁:每年都为荷花的生长繁衍而努力。
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如果明天西风一吹,荷花就会凋谢,就像美人不耐秋天的凄凉。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采莲词》是南宋文学家晏几道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仅是写采莲女子的美丽,更注重于描写采莲的环境美和采莲女子的心灵美。
在上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写下了姑娘们莲开前的耐心等待、采莲前的细致动作。每个人都知道,采莲是一个非常艰难和繁琐的过程,而姑娘们则以恬静的心态和处变不惊的耐性等待这一刻的到来。作者通过描绘天色极早时湖水上如失去颜色般的水气以及姑娘们轻轻拨开浮萍的场景,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清新、明净的民歌世界。
在下片中,晏几道开始描写采莲女子们的内心世界。她们爱惜莲花,关切莲花的遭遇,他们真正成为这首亲民、优美的采莲词的核心所在。晏几道通过“好花无语,流水无情”的抒发,表达了姑娘们对于莲花和河流的无奈和感叹。他们也从花的凋落和流水的不断流逝中,感受到了自己青春易逝和人生宿命的无常。最后一句“明朝万一西风动”更加有力地印证了这种无常,令人唏嘘不已。
总体上,晏几道的《采莲词》将美好的环境、美丽的形象和美好的心灵都揉合在一起,展示给我们一个清新、典雅、含蓄而动人的世界。此词不仅仅是一首关于采莲的词,更是一首充满哀愁和感慨的思想诗篇,它在现代依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和空前的艺术价值。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湖塘中,长满了浮萍,姑娘们相约来到湖中,一起拨开浮萍采莲。来时,旭日初升,浦口水面上如烟的水汽,在长桨四周缭绕。采莲后回到岸上,月光已照满了高楼。好花无语,流水无情,年年都为花落春去而伤愁。明天万一西风骤然强劲,无奈莲花抵抗不住秋寒,很快就会凋落。
注释:
1. 浮萍:水面上漂浮的水生植物。
2. 长桨:细长的划船器具。
3. 凋落:植物枯萎凋谢,花朵谢落。
译文及注释详情»
晏几道简介: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是北宋词人晏殊的弟弟。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