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译文及注释: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汉字译文:
在咸阳桥上,雨点像悬挂着的,茫茫空气隔绝了钓船。
就像洞庭湖春天的水色,清晨的云彩即将进入岳阳的天空。
注释:
咸阳桥: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的一座古桥。
悬:悬挂、悬浮。
万点:形容雨点密集。
空濛:模糊、朦胧。
隔:分隔、隔开。
钓船:用于垂钓的小船。
洞庭: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和江西省交界处的大型淡水湖。
春水:春天的湖水。
晓云:早晨的云彩。
岳阳:岳阳市,位于湖南省中部。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温庭筠的《咸阳桥雨后》是一首以雨景为主题的诗歌。在这首诗中,温庭筠以清新、跳跃的笔调,描绘了咸阳桥雨后的独特景致。
诗句“咸阳桥悬雨如帘”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出了雨水滴落的场景。接着,“万点空蒙雨不收,船隔烟波几处秋”这两句则颇具意境,虚实交错之间,似真似幻。通过隐约、模糊的字眼,温庭筠刻画出了一幅模糊而透亮的烟雨画面。钓船是诗人的观察点,以“隔”字为转折,将它推到朦胧的雨雾之外,既强化了景深的效果,又突显出钓船的孤寂和独特的美感。整篇诗以朦胧、空灵的笔调表达出了诗人对这片雨后景致的深情感受。
在诗中,除了独特的描绘手法,咸阳桥的历史地位也被温庭筠所体现。咸阳桥作为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历史上曾见证过多少悲欢离合、兴废存亡,而此时的它却在雨后显得清幽而宁静。这种对历史遗迹的艺术感知,表达了诗人的文化自觉和审美追求。
总之,《咸阳桥雨后》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朦胧虚实的画面刻画、详实的历史语境等手法,表现出了一幅独特的雨后景象。整篇诗流畅自然、妙笔生花,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又展现了诗歌的审美特点,是一篇优秀的诗歌佳作。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咸阳值雨》是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所作的一首诗,写于咸阳。但是,这首诗的创作灵感却来自于他早年游洞庭湖的经历。在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春,温庭筠曾经游览洞庭湘中,受到了湖光山色和神秘气氛的启发,创作出了《次洞庭南》(今存佚句一联),从而种下了写作《咸阳值雨》的种子。
在这个春雨绵绵的天气里,咸阳城深受洪水的威胁,而这正是温庭筠的创作背景。他以雨为笔,以咸阳城为景,抒发了他对洪水泛滥所带来的破坏和苦难的深深担忧之情。全诗描写了雨势越来越大,水面上摇曳着许多小舟,有些牛羊却被淹没无踪。那场空前的大雨不仅给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和损失,更让温庭筠感慨人生,深刻地反思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总之,《咸阳值雨》是一首描写自然灾害带来的惨痛和忧虑的诗篇,也反映了诗人温庭筠对人生和社会的关怀与思考。这首诗虽然写于唐朝,但其意义贯穿历史,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眼前这烟水空濛(méng)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tuó)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注释:
1. 咸阳桥:又称润州长江大桥,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与南京市江宁区之间,是连接南京、镇江两市的高速公路桥。
2. 牛毛细雨:形容雨丝细密如牛毛。
3. 水晶帷帘:指雨幕如水晶一般透明晶莹,挂在半空中宛如一幅帷帘。
4. 泊着的钓鱼船:泊指停泊,钓鱼船通常停在岸边或渔港内。
5. 烟水空濛:形容雾气或雨雾等所形成的景象。
6.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
7. 烟波浩渺:形容水面上雾气缭绕、波光荡漾的景象。
8. 暮霭:傍晚时空气中所出现的朦胧状况。
9. 驮载:挂在,形容暮霭将水气遮盖和携带。
译文及注释详情»
温庭筠(801年-866年),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著名诗人、花间派词人。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与花间派词人韦庄合称“温韦”。代表作品《商山早行》,《经五丈原》,《利州南渡》,《苏武庙》,《菩萨蛮》,《梦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