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译文及注释:
东风又起了无情的阴谋,艳粉娇红吹满了大地。碧楼的帘影无法遮挡忧愁,还像去年的今天一样。谁知道错过了管春残的事情,到处登高望远曾经流泪。此时,金盏中的酒必须深饮,看尽落花,能喝几杯才能醉!
注释:
东风:春天的风
艳粉娇红:指花粉和花瓣的颜色
碧楼帘影:指楼上的窗帘
愁:指作者的心情
错管春残:指错过了春天的美景
登临:指登高远望
金盏:指酒杯
落花:指落下的花瓣
能几醉:指能喝多少酒才能醉倒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词是一首描写春残花落的词,笔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春天飞逝的无奈和怀念。词的开头写道:“又东风无情,吹落春残花”,语气沉重,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愁怨之深。紧接着,“艳粉娇红吹满地”,生动地描绘出繁花盛景中花瓣随风飘扬、覆盖整个地面的悲壮景象。作者的笔墨描绘出了春天万物更新的转瞬即逝,以及东风的无情残酷,强烈地表达出人们对流逝时光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上片歇拍两句,“楼台高远帘影深,不遮愁”,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并且以层层叠叠的景象来表现出愁绪如此沉重,悲伤之情如此浓烈。在下片,作者使用了“还似”二字,回应了开头的“又”字,表明这种春残花落的景象不是今年才有,而是年年如此,再次强调了时光的短暂和流逝的悲伤。最后两句“错管芳菲干,怅看春色如旧”,表达了作者对于年轻时不懂得珍惜美好时光的懊悔。整篇词以花落的景象作为主线,通过对花落的描绘,深入挖掘出人们对时间流逝和青春逝去的感慨,表达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珍惜。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作者并不详细,但它深刻地抒发了花落春残所带来的伤感。虽然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应该在宋代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这首词中,金盏美酒、落花残影以及青春短暂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流逝美好时光的感叹和无奈。
与晏殊的《蝶恋花》结拍二句“门外落花随水逝,相看莫惜樽前醉”类似的是本词中的“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两者都以落花为象征,表现出人生的短暂和美好的难以长留,以及在此之上的人们不能放任自己的思绪,却又无法挽回年华逝去的悲凉心情。
范晓燕《宋词三百首》中收录了这首词,证明了它在宋代文学中的重要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首词的主题始终贴近人们的内心,引起共鸣。它深刻地传达了人们对于短暂生命和逝去青春的感叹和无奈,表现出人们对于美好时光的渴求和珍惜。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东风又施行着无情的心计,娇艳的红花被它吹落了满地。
注释:东风:春天的风,代表着春天的到来;施行:施加,施展;无情:没有感情,毫不留情;心计:指自然界无情的规律;娇艳:形容花朵美丽艳丽;红花:未明确指代哪种花。
青楼上珠帘透入落花残影遮不住零星愁,犹如去年今日又惹伤春意。
注释:青楼:旧时指妓院或高级妓女的居处;珠帘:用珠子绣成的窗帘;透入:透过;落花残影:花落后留下的倩影;遮不住:无法掩盖;零星:零散稀疏;愁:忧伤、悲凉,此处指作者内心的感受;惹伤:触动、刺痛;春意:春天的气息和情调。
谁知误管了暮春残红的情事,到处登山临水竟耗费我多少春泪。
注释:误管:错误地处理;暮春:春天结束前的晚期;残红:指落花等春末的景象;情事:指感情纠葛的事情;到处登山临水:到处游山玩水;耗费:消耗;春泪:形容伤心流泪。
金杯美酒,此刻只求痛深举杯,直把落花看尽,人生在世,青春短暂,有多少欢乐,还能有几次陶醉!
注释:金杯:代表美酒或者喜庆;痛深举杯:指为了纪念或怀念某人或某件事情而饮酒;落花:比喻短暂的美好;人生在世:人活在这个世上;青春短暂:青春年华短暂,易逝的美好时光;陶醉:沉醉、迷恋。
译文及注释详情»
晏几道简介: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是北宋词人晏殊的弟弟。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