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宜州见梅作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影响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发展。然而,他的一篇《承天院塔记》却让他陷入了困境。 《承天院塔记》是黄庭坚在写一篇关于承天寺塔的文章时所创作的一篇小品文。这篇文章中,黄庭坚详细地描述了承天寺塔的种种细节,并将其与自己的人生经历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于佛教文化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然而,这篇文章却被朝廷认为是有“幸灾谤国”的嫌疑,黄庭坚遭到了严厉的惩罚。 因为这篇文章,黄庭坚被除名,并被押送到边远的宜州编管。这对于黄庭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他不得不离开家乡、朋友和文化沃土,到一个偏僻的小镇过着流亡的生活。黄庭坚初次被贬是在1094年,而至1104年,正好是他被贬十年之际,他写下了这首《梅花词》。 在这样的环境下,黄庭坚完成了这首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于茶文化和友谊的向往,更展现了他对于人生和自我价值的思考和体悟。这些思考和感悟,源自于他所经历的人生波折和官场变故。正是这些困境和挫折,让黄庭坚对于人生和文化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领悟。 黄庭坚的《梅花词》,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傲然居士”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更蕴含了他的人生态度和文化情怀。


诗文: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