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一:
《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在闲居期间所作的一首词,通篇都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在词的上片中,辛弃疾通过回忆少年时代,表现自己对于“愁”缺乏真切体验的心境。他生长在中原沦陷区,在青少年时期,亲历了人民的苦难和金人的凶残,但他依然充满信心和勇气,深信中原可以收复,金人可以被赶出去。因此,词的第一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成为了上片的核心。
作者在上片中反复使用“爱上层楼”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他喜欢登高远望,思想豁达,往往能使自己心境舒畅。这种心境不同于悲伤或忧虑,他在词中也承认自己“无愁找愁”。这种表现方式很有意思,是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愁”的态度时,让人们感受到其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同时,这也预示着词的下片将会展现出作者对“愁”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在下片中,辛弃疾写出了自己知道了“愁”的滋味,这种体验来自于成年后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入思考。他认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表现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叹和无奈。此外,他也关注到了社会的乱象和人民的苦难,“夜雨寒铃不绝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些描写富有哀怨之情,表现出作者对于时局的忧虑和对于人民命运的关切。
总的来说,《青玉案·元夕》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于时局的高度关切。尤其是通过上下两片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年少时的豁达与成年后的忧愁,使整首词更具有思想性和感染力。同时,辛披疾独特的词风和运用技巧,更是让这首词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代表作之一,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