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三月七日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定风波》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首名篇,其作者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该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当时苏轼已被贬居黄州。但在元丰五年三月五日,苏轼前往沙湖看望好友田归途,归途热情款待了他,带他游玩山水之间,领略大自然的风光。而在归途返回的时候,苏轼遭遇倾盆大雨,同行的人们没有带雨具,皆感狼狈。但是,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中,苏轼却显得格外从容镇静,此时他联想到人生的坎坷,思考了许多道理并萌发出写作的灵感。 因此,可以说《定风波》的写作背景是苏轼在旅途中所经历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尽管他和同伴都没有准备好雨具,但苏轼却从自己人生的经历中获得了力量,将这场自然灾害转化为了文学创作的源泉,并将自己的豁达与乐观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这首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让苏轼名扬天下,也让人们明白了面对困境时要坚强、勇敢、积极。


诗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相关标签:春天宋词三百首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