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二首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介绍的是陶渊明的一组诗,写于公元410年,当时作者已经46岁。根据历史记载,这组诗的灵感来源于陶渊明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放弃彭泽令职位,返回自己的老家柴桑,并且在那里住上京里老家及园田居。而后,公元408年(义熙四年)六月,陶渊明所隐居的旧宅失火,只得以船为家,过着游牧生活。两年后,他搬到了浔阳南里(今江西九江城外)之南村村舍,这才写下了《移居二首》这组诗作。 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十分复杂。陶渊明从公务员的高位辞职,回到自己的老家,无疑是他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之后,他不再忙于政务,开始更加专注于文学艺术的创作。虽然他的隐居生活并不稳定,但却给了他更多自由和创作灵感。然而,他的隐居生活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失火和流浪等困扰,这些体验无疑影响了他的心态和思想,也让他更加关注人生的本质。这些因隐居带来的经历,加深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理解,为他的文学作品注入了新的灵性。 总的来说,《移居二首》这组诗歌的创作背景是陶渊明个人历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也是他文学成就的重要契机之一。


诗文: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