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昶失官归海州的赏析

赏析
本篇文章中,苏轼通过对赵晦之和自己的生命抉择的描述,表现出了当时官场风气浮躁的背景下,个人品德及超越功名的追求是多么珍贵的品质。 在文章的上半部分,苏轼赞扬赵晦之不以个人升沉得失萦怀的胸襟和品德,并通过引用《论语·公冶长》中的典故来概括赵晦之出仕与罢官两方面的经历,以及他忘怀得失的主观态度。在这样一个自我实现和功名聚焦的封建时代,赵晦之这种超脱的态度十分难得,苏轼也对此表示了敬重和宽慰。 在文章的下半部分,苏轼谈到自己的归隐田园之愿。他用《史记》中的典故“二顷良田”表达出他最初因为没有良田而进入仕途上来的现实迫切。然而,现在他已体会到归田(退隐)的价值,认为自己现在的选择是归田(退隐),但他又无田可去,非常无奈。在这种状态下,他轻松地表达了自己对赵晦之和自己的归处之心。 通过文章的描述,苏轼表现出了他对功名、个人品德和胸怀远大的关注,以及对志同道合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不仅赞扬了友人赵晦之的不谋求个人荣誉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不如归去”的愿望。虽然苏轼的归隐之路并不容易,但他仍然乐观幽默,带有几分自嘲的口吻,从而展现了他不计得失、豁达开阔的精神风范。


诗文: 贤哉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我独何人。犹把虚名玷缙绅。
不如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